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全國夏糧收穫接近尾聲,2025年我國小麥產業發展呈現新態勢。當前麥收工作已覆蓋河北、山東等北方主產區,河南、湖北等地進度顯著加快。數據顯示,除局部灌溉條件較差區域外,全國小麥單產普遍提高,質量指標(容重、水分、毒素含量)較往年優化明顯。在此背景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於6月7日起在河南省啟動2025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為產業穩定注入關鍵支撐。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小麥市場專題研究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自6月7日啟動以來,該預案覆蓋河南省內符合條件的955個收儲庫點,空倉容量達1042.5萬噸。政策明確2025-2026年產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為1.19元/斤,相鄰等級差價保持0.02元/斤。此舉旨在通過托市機制避免「穀賤傷農」,同時對玉米、豆粕等關聯農產品價格形成間接支撐。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托市收購中優質糧源占比提升,預計今年實際執行的底價可能達到1.21-1.23元/斤區間。
2025年全國小麥生產呈現顯著亮點。除河南南部、陝西及山西局部地區因乾旱導致減產外,主產區普遍實現增產。關鍵指標顯示:新麥容重平均提高至780g/L以上,水分含量低於13%,赤霉病發生率和嘔吐毒素超標比例同比均下降超2個百分點。這一質量飛躍得益於夏季主產區晴好天氣及機械化收割效率提升,為加工企業提供了更高品質原料基礎。
開秤初期(6月初),河南南部等地新麥價格一度達到1.18-1.2元/斤,但隨供應量增加及下游需求疲軟,市場價格趨於穩定在1.18元/斤左右。儘管年初企業與貿易商曾因優質糧源稀缺出現短期搶購行為,當前市場已回歸謹慎觀望態勢。產區物流不暢問題仍需關注,部分區域新麥外流受阻可能影響收購進度。
作為全國小麥產量占比25%的「第一大省」,河南在夏糧收儲中的地位無可替代。此次預案啟動不僅鞏固了主產區農戶收益保障,更通過大規模庫容準備(955個點位)完善倉儲網絡布局。長期看,政策性收購將引導種植結構向優質化、標準化方向調整,為秋播作物播種提供積極信號。
2025年小麥產業發展的多維價值
從產量提升到質量優化,再到政策精準護航,2025年中國小麥產業展現出強勁韌性。托市收購的及時啟動有效平衡了市場供需矛盾,既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又為糧食安全築牢根基。未來需進一步關注區域物流疏通、國際糧價聯動及秋糧種植規劃等變量,以確保產業鏈各環節持續穩健發展。
更多小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小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