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全球供應鏈數位化轉型加速,亞洲倉儲市場正經歷結構性變化。據行業數據顯示,2025年亞太地區智慧倉儲市場規模預計突破180億美元,同比增長24%。各國政府通過稅收優惠、技術補貼及綠色能源政策持續推動倉儲自動化進程,而企業對運營效率的迫切需求與勞動力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進一步加速了智能化解決方案的落地應用。在此背景下,頭部企業的合作創新正成為行業發展的關鍵驅動力。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倉儲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研究報告》指出,在亞洲市場中,億仕登控股近期發布的戰略動向凸顯了倉儲自動化升級的迫切性。其與施耐德電氣深化的合作關係明確指向兩個關鍵方向:一是通過新加坡3PL智慧倉儲項目的實證案例,驗證系統性能;二是藉助合作夥伴網絡擴大區域滲透率。數據顯示,該系統的部署已實現倉儲生產力提升約50%,庫存人力成本降低33%,訂單準確率達近乎完美水平——這些成果直接回應了企業對降本增效的核心訴求。
政策層面的利好同樣顯著:多國政府將智能倉儲納入「新基建」支持範疇,新加坡通過《智慧國家2025計劃》提供專項補貼,中國多地出台物流機器人應用獎勵政策,日本則通過碳中和目標倒逼倉儲設施能效升級。這些舉措為技術提供商創造了有利市場環境,預計到2026年亞洲區域將新增超過350個標準化智能倉配中心。
作為合作落地的標杆項目,新加坡實施的智慧倉儲系統展現了完整的自動化生態:
該設施的模塊化設計更體現了前瞻性策略——可擴展架構使企業能快速響應市場需求波動,這種靈活性在電商大促、跨境物流等場景中展現出顯著優勢。值得注意的是,系統集成能源管理模塊後,單位倉儲能耗較傳統模式降低18%,契合全球ESG政策要求。
當前政策環境正加速行業分化:一方面,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數位化改造補貼降低了入場門檻;另一方面,頭部企業通過技術壁壘鞏固優勢地位。億仕登的案例表明,具備全鏈條服務能力(從硬體設計到軟體開發)的企業更易獲得戰略合作夥伴青睞——其三家附屬公司的協同運作模式,正是支撐複雜項目落地的關鍵因素。
市場數據顯示,2025年亞洲地區前十大倉儲解決方案提供商已占據47%的市場份額,而政策對數據安全與本地化部署的要求進一步推高行業准入標準。未來三年內,預計超過60%的傳統倉儲企業將選擇與技術服務商共建混合雲管理系統,以滿足監管合規性要求的同時保持運營敏捷性。
2025年的倉儲市場正經歷從「規模擴張」向「效率革命」的深刻轉變。政策紅利、技術成熟度提升以及客戶需求升級形成的三重推力,使智慧倉儲系統成為產業升級的必然選擇。億仕登與施耐德的合作案例不僅驗證了技術可行性,更揭示出行業發展的核心邏輯:只有深度融合軟硬體能力並響應政策導向的企業,才能在自動化浪潮中占據戰略制高點。隨著各國持續加碼物流基礎設施投資,2026年全球智能倉儲市場規模有望突破千億美元門檻,亞洲市場將繼續引領這一變革進程。
更多倉儲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倉儲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