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俄烏軍事衝突持續升級的背景下,無人機作戰已成為現代戰爭的核心形態。根據最新戰場數據顯示,僅7月29日當天,雙方通過空中無人系統展開的攻防行動就涉及超過百架次無人機部署,進一步凸顯了該技術在全球軍事領域的戰略價值與投資潛力。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無人機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當地時間7月29日凌晨,俄軍防空系統在布良斯克州和羅斯托夫州等地域攔截並摧毀烏克蘭74架無人機突襲,創下單日反制規模新高。這反映出現代戰場中無人機集群作戰的規模化趨勢,以及防禦技術與攻擊手段間的動態博弈。同一時段,俄方通過精確制導武器及無人機對烏軍工設施發動大規模打擊,並在頓涅茨克地區取得新的地緣控制進展,新增兩處定居點被納入戰略要衝區域。
烏克蘭方面於29日宣稱成功襲擊俄羅斯羅斯托夫州及薩爾斯克市鐵路物流樞紐,該設施作為俄軍方重要後勤節點的癱瘓表明,無人機在戰術級目標打擊中的精準度與成本效益優勢正重塑軍事資源配置。扎波羅熱地區官員證實的8次航空炸彈轟炸事件中,無人機協同偵查系統對攻擊精度的提升作用不容忽視——監獄建築的直接命中率較傳統空襲提升了40%以上。
從當前衝突態勢可見,軍用無人機已突破"偵察輔助工具"定位,正向智能化作戰平台演進。俄羅斯與烏克蘭在72小時內交替使用的攻擊型無人機數量同比去年增長180%,而反制系統投資增幅達230%。這種攻防技術的螺旋式升級直接推動著全球軍備市場格局重構:預計至2025年底,中遠程察打一體無人機將占據國際軍售訂單的67%,同時具備AI自主決策能力的無人作戰單元將成為各國重點研發方向。
而言,俄烏衝突中的無人機實戰數據印證了該技術在現代戰爭體系中的核心地位。隨著空戰規則因無人化而重塑,2025年全球國防預算中針對無人機系統的專項投入將突破380億美元規模,相關企業在智能算法、複合材料及能源系統領域的研發競賽已進入白熱化階段。未來三年內,具備跨域協同作戰能力的無人機集群或將重新定義戰場攻防邊界,而衝突中的實戰數據將持續為技術疊代提供關鍵參考坐標。
更多無人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無人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