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儲能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指出,截至2025年8月,中國新能源領域專利數量占全球總量的40%以上,其中儲能技術作為核心支撐取得多項突破性進展。在光伏發電方面,實驗室轉換效率屢次刷新世界紀錄,為光儲一體化項目提供了高效能設備基礎;海上風電領域實現單機容量跨越式增長,推動深遠海漂浮式風電與儲能系統的協同開發。這些技術創新不僅鞏固了中國在全球能源裝備市場的領先地位,更為大規模可再生能源併網消納提供了關鍵解決方案。
統計顯示,我國新型儲能裝機容量已突破60吉瓦(GW),實現五年間增長超20倍的跨越式發展。鋰離子電池、壓縮空氣儲能、液流電池等多元化技術路徑齊頭並進,在電網調峰、新能源消納及用戶側需求響應中發揮重要作用。特別在西北沙漠風光基地和東南沿海海上風電集群,大規模儲能在平抑波動性電源輸出方面成效顯著,有效支撐了清潔能源占比提升至約38%的階段性目標。
以"源網荷儲"協同互動為核心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全面提速。智能微電網技術在工業園區和偏遠地區實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納,虛擬電廠聚合分布式資源參與電力市場交易的商業模式快速成熟。截至2025年8月,全國已建成超過30個車網互動(V2G)規模化應用試點項目,電動汽車儲能資源與電網的雙向互動能力顯著增強。這些創新實踐不僅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更推動著交通、工業等領域與能源系統的深度耦合。
當前中國儲能行業正從示範應用向規模化商業運營過渡。國家層面通過完善價格機制、優化調度規則等政策組合拳持續釋放市場潛力,地方政府在風光儲一體化項目開發、共享儲能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面形成差異化支持體系。據權威統計,2025年我國儲能產業直接投資規模已超過4800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30年將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產值突破萬億元大關。
更多儲能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儲能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