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行業趨勢與核心實踐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電氣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指出,在「雙碳」戰略縱深推進的背景下,中國電氣產業加速向高端化、綠色化轉型。作為全球能源裝備領域的領軍者,國內多家重點電氣企業在清潔技術領域持續突破,通過技術創新和全鏈條解決方案助力社會降碳。其中,某行業龍頭企業以產品矩陣革新與低碳模式探索為核心,在2024年累計賦能全社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達20,264.7萬噸——這一數據已超過上海市2022年全年碳排放總量的80%,成為電氣產業綠色發展的標杆案例。
在2025上海國際碳中和博覽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某重點電氣企業通過超超臨界燃煤機組、環保型開關設備等十大類能效領跑產品的規模化應用,實現了社會降碳效益的突破性增長。其自主研發的超超臨界燃煤機組熱效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單台百萬千瓦機組年減排量達27萬噸二氧化碳;而採用乾燥空氣替代六氟化硫的環保氣體變壓器,則讓每台設備減少944噸當量溫室氣體排放。此外,在民生領域,該企業為電梯配備的能量回饋系統通過整流技術實現節能30%,全生命周期可減排36噸二氧化碳,展現了電氣產品在日常生活場景中的降碳潛力。
從單一產品到系統性方案,某重點企業正探索產業生態與環境治理的協同路徑。以吉林洮南市風電耦合生物質綠色甲醇項目為例,該項目通過整合風能資源與農林廢棄物轉化技術,首期年產5萬噸綠色甲醇已實現商業化運行,並成為國內首個獲得歐盟ISCC全流程認證的同類項目。其創新性地將富氧燃燒、碳捕集等關鍵技術集成應用,使燃煤效率提升10%、氮氧化物排放減少30%,電解槽制氫能力達2000Nm³/h,形成全鏈條降碳閉環。此外,在工業園區領域,該企業打造的汕頭智慧能源項目整合風電、光伏、儲能及充電樁資源,構建智能微電網系統,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單體規模最大的綜合能源示範園區。
作為產業鏈「鏈主」企業,某重點企業通過數位化工具與標準化管理推動供應鏈整體低碳升級。其發布的《綠色低碳供應鏈建設倡議書》聯合上下游10餘家單位共同制定上海市《零碳產業園區實施路徑規劃》,首次構建可量化的園區減碳標準體系。同時,依託自主開發的「供應商碳核算平台」,為產業鏈夥伴提供免費碳排放計算工具,解決中小企業數據採集與成本難題。在供應商管理方面,通過信息化SRM系統實現資質審查、履約評估等全流程數位化管控,並要求合作方簽署《安全生產環境和保護協議》,強化綠色准入門檻。
電氣產業的「雙碳」引領價值
從產品創新到模式突破,再到生態協同,某重點企業在2025年已形成覆蓋技術研發、場景應用與產業鏈聯動的完整降碳體系。其實踐不僅為行業提供了可複製的技術路徑——如綠色甲醇全鏈條解決方案、智慧能源微電網等,更通過標準化建設和供應鏈賦能推動全產業鏈低碳轉型。隨著「十五五」規劃的推進,電氣產業正以更具韌性的技術儲備和系統性思維,持續書寫綠水青山與高質量發展的共贏篇章。
更多電氣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氣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