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電池行業動態觀察
在新能源革命加速推進的背景下,我國2025年動力電池產業規劃明確提出"突破固態電池等新一代技術瓶頸"。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帶動電池裝機量同比增長41%,政策支持與市場需求共振下,固態電池電解質研發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焦點。恰逢此時,傳統紡織機械企業泰坦股份因布局鋰硫磷氯電解質業務引發股價異動,折射出傳統產業跨界電池賽道的機遇與挑戰。
9月8日至9日,泰坦股份股票連續兩交易日漲幅偏離超20%。公告顯示其新設子公司專注於固態電池核心材料——鋰硫磷氯電解質的研發生產,這一動作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重點突破全固態電池技術"的導向高度契合。值得注意的是,該業務仍處於籌備階段尚未形成收入,而公司當前主營業務紡織機械2024年營收同比僅增18.4%,淨利潤卻下滑31.7%。
截至二季度末,泰坦股份資產負債率維持在51%左右,與行業平均46%存在差距。其參股的11家子公司中僅兩家涉及紡織裝備延伸業務,顯示在電池領域尚未形成協同效應。同期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已達237GWh,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頭部企業已布局固態電解質專利超千項,新進入者需跨越技術門檻與市場驗證的雙重考驗。
最新財報顯示,公司2025年上半年營收同比減少17.1%至6.82億元,歸母淨利潤3624萬元同比下滑42%。疊加天眼查披露的累計153條企業自身風險信息,其跨界電池產業的戰略執行面臨財務承壓與合規挑戰。值得注意的是,同期政府對新能源項目的補貼審批周期延長至9個月,可能影響電解質研發進程。
觀點
泰坦股份此次股價異動折射出資本市場對2025年電池產業升級的期待與擔憂。在政策紅利驅動下,固態電池技術突破將重塑產業格局,但傳統企業跨界轉型需應對技術研發、資金投入及市場驗證等多重挑戰。當前公司財務指標顯示其主營業務增長乏力,新業務尚處培育期,在新能源賽道競爭白熱化的當下,如何實現紡織與電池雙主業協同發展仍需持續觀察。隨著四季度工信部將發布《固態電池技術標準指南》,相關企業的戰略布局或將面臨更明確的政策檢驗。
更多電池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池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