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訂單加速落地,其商業化進程正推動航空級動力電池需求快速增長。2025年數據顯示,全球eVTOL電池市場規模已突破關鍵節點,頭部企業通過技術疊代與產業鏈協同,在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及快充性能等領域取得顯著進展。同時,固態電池雖被視為未來核心方向,但量產仍面臨多重挑戰,混動路線則憑藉現實優勢占據重要地位,形成固態研發與混合動力並行的技術格局。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電池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指出,根據行業預測數據,到2030年eVTOL領域將新增鋰電池需求約30GWh。當前,航空級動力電池需滿足"三高一快"要求——即能量密度超350Wh/kg、功率輸出高效、安全標準嚴苛,並支持快速充電。頭部企業如正力新能、中創新航等已實現半固態電池量產交付,其系統通過雙重技術優化,在2025年成功將能量密度提升至行業領先水平。
儘管全固態電池因兼顧400Wh/kg以上能量密度及本質安全性被寄予厚望,但其量產仍面臨三重挑戰:
1. 技術瓶頸:電解質材料研發尚未完全突破,倍率性能提升困難;
2. 供應鏈短板:硫化鋰等核心原料成本高昂,規模化生產難度大;
3. 經濟性限制:當前全固態電池成本約為傳統鋰電池的3-4倍。
行業預計,到2027年或實現小規模量產,而大規模應用需至2030年後。為此,部分企業採取"半固態過渡+全固態研發"雙軌策略。例如某頭部廠商已推出第二代半固態大圓柱電池(能量密度達350Wh/kg),並規劃在2026-2027年間攻克400Wh/kg級產品的安全與壽命問題。
面對固態電池的產業化滯後,混合動力方案正成為主流選擇。通過內燃機與鋰電池結合,eVTOL可實現以下突破:
數據顯示,混動機型的單航時運營成本較純電模式下降60%,且對極端天氣與複雜地形的適應能力更強。某專注混合動力研發的企業透露,其傾轉翼飛行器通過內燃機-電池耦合設計,在2025年已實現300公里/小時的高速巡航。
頭部企業在技術研發與產業協同上持續加碼:
2025年數據顯示,eVTOL領域正形成"固態蓄力、混動先行"的雙軌發展態勢。短期來看,混合動力憑藉其經濟性優勢將在未來10-15年內持續占據市場主導地位;長期而言,隨著全固態電池技術突破與成本下降,其能量密度與安全性的綜合優勢將推動行業變革。無論是頭部企業的研發投入還是產業鏈協同創新,都指向一個明確方向:航空級動力電池的疊代升級,將成為eVTOL從試驗場走向商用化的關鍵引擎。
更多電池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池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