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9月3日,固態電池領域正經歷顯著的技術突破與產業變革。Wind數據顯示,自4月8日至當前季度末,固態電池指數累計漲幅達52.02%,遠超同期滬深300指數的25.1%。這一表現背後是政策支持、技術商業化加速及市場需求共振的結果。隨著國軒高科等企業中試線貫通與量產規劃推進,疊加工信部60億元研發專項落地,固態電池正從實驗室走向規模化應用,成為新能源領域最具潛力的增長方向之一。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電池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指出,固態電池在2025年的產業化進程顯著提速。國軒高科已建成0.2GWh全固態電池中試線,其子公司金石的半固態產品良品率已達90%,並正式啟動2GWh量產線設計。與此同時,欣旺達研發的半固態電池能量密度突破300Wh/kg,進一步驗證了產業化路線圖的可行性。政策層面,工信部推出的60億元重大研發專項明確以硫化物全固態電池裝車示範為目標,為技術攻堅提供國家級信用背書與資金支持,推動行業進入「技術研發-量產落地」加速期。
2023年至2025年期間,鋰電池全產業鏈經歷產能收斂與供給側出清。隨著固態電池技術的成熟,其單GWh產線設備價值量達5億元,較傳統鋰電1.5-1.8億元的價值量顯著提升,直接放大了設備環節的盈利空間。當前市場已進入「搶裝旺季」,疊加上汽MG4半固態版以低於10萬元售價入市帶來的示範效應,固態電池產業鏈需求端呈現爆發式增長。供需格局的反轉不僅強化了企業的漲價預期,更推動資本開支周期重啟,進一步鞏固2025年作為業績拐點的地位。
憑藉高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優勢,固態電池正與複合銅箔等技術協同創新,並成功滲透至數據中心、低空經濟及人形機器人等領域。例如,其在儲能系統的應用可提升能源效率並降低安全隱患;在自動駕駛領域,則為傳感器和計算模塊提供更可靠的電力支持。這些新場景的拓展不僅突破了傳統電動汽車市場的邊界,更為相關企業開闢了長期增長空間,打開了估值上行通道。
固態電池進入價值兌現階段
綜合來看,2025年是固態電池技術從概念走向商業化的關鍵轉折點。政策支持、設備端高彈性需求及多元化應用場景的協同作用,已推動行業從主題炒作轉向業績驅動。隨著量產線逐步落地與市場需求釋放,固態電池有望成為新能源領域下一個萬億級賽道,其長期投資邏輯在技術創新與政策紅利下持續強化。
更多電池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池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