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全球科技競爭 未來農業的發展前景分析

全球科技競爭 未來農業的發展前景分析

2015-01-01 09:45:40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全球競爭越來越明顯,那麼,農業的發展前景如何呢?下文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農業的發展前景分析

全球科技競爭 未來農業的發展前景分析

  國內農產品成本抬升過快

  這個問題這兩年開始顯現,比如去年國內蘋果價格飆升,幾乎和進口沒區別,這時進口貨就更好走。貿易商傾向拿進口貨。

  我覺得國內農產品價格增高是趨勢,人員素質提高表示人工貴,新技術增加,然後都往「高精」產品發展。進口產品則越來越開放,價格差異會越來越低。

  中國人口味偏好

  這裡主要指有一定消費能力、一二級城市消費者,他們選國外產品主要是因為「安全」和「口感」。就水果,不同區域人偏好不同,南方看是不是「甜」;北方則看是不是「大」,像車厘子、橙子和蘋果等都這樣。

  另外,中國人有送進口水果作為高端禮物的習慣,對進口水果「外觀」完美性特別重視,以至於澳洲出口裡,中國是要求相對最高國家,其它國家對果皮有點瑕疵都比較能接受。肉類角度,中國人看高端牛羊肉主要看:這些肉的肉質是不是細膩多汁,無膻味。

  傳統澳品出口產業鏈

  供貨方主要是:澳洲農場+包裝廠/牧場+屠宰廠,合作方式以「包產」為主,先期交易下來如果發現品質穩定,我們就會提包產,這種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在整個季節控制持續最低成本。

  物流海關 2B 端(到港)其實不是運營難點,每個品類都已有成熟機制,只要交給有經驗的第三方物流海關公司,可以標準化,且幾乎沒風險。

  澳品出口難是難在:貨源上游的談判。海外生產方非常保守,不願意變,不管是合作方還是生產方式都這樣,這就需要圈內人介紹,生產方一般只和當地人合作出口。不過,現在有些較大規模的生產方能更好了解中國市場需要,更前瞻,為滿足中國客戶要求,它會願做改變。

  但他們往往胃口也更大,希望「高價」進入,容易把中國市場想簡單,以為需求在,總要拿貨,但實際上隨中國進口市場開放,有太多「同質化」產品可以從其它國家用更低成本拿到。這點,澳洲生產方正在慢慢體會。

  上游溝通方面可能又是問題:要讓澳洲農民為市場需求,去改變原有幾十年生產方式不容易,所以雙方經常會在「質量理解」和「包裝理解」上存在差異。更多農業行業最新相關資訊,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2020年農業實驗設備市場行情監測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

  中國下遊客戶則類別很多,一、二批市場貿易商、商超、社區店、大型電商等,都可能是我們客戶。總而言之,這是一個上游拿貨難、下遊客戶容易的 Model,因為市場需求在,然後許多機構都喜歡衝到海外直接訂貨,拋棄原批發市場,但來海外找到合適生產方,又信息不透明,很難。所以這是一個痛點。

  傳統營業額和利潤情況

  傳統出口貿易額,在幾百萬澳幣到中型幾千萬澳幣都可以發展,利潤一般在 10-20% 之間。

  這裡有受限於現金流和品控管理,到後期,還需要大量收地做種植或飼養。不過有收入,也是我們啟動新跨境農業項目希望拿的 Seed 輪資金不多的原因之一。

  傳統模式中發現的機會

  我們原做「包產」過程中,就是作為澳洲農場和包裝廠出口部門,負責出口他們所有產品到亞洲,並協調客戶需求和後續糾紛。但這些,都是傳統線下貿易,很難複製。

  所以如果有一個成熟機制,可以提供國內下遊客戶,讓他們可以透明順利從海外生產方拿貨,我覺得會是比較好方向。實際上這幾年,我也在慢慢思考:好像進出口供應鏈,還沒哪家公司真正進行過「端」對「端」整合。俗套拿阿里巴巴說,他們是最早 B2B 模型,但他們第一個 B,只是國內進口貿易商,並沒做到海外源頭。且大多數撮合,需線下完成。

  再看我們自己,已經積累海外供應商管理和深度合作經驗。如何讓下遊客戶,全面透明,直接從生產商訂貨是我們初衷。這樣,兩端利益都最大化:生產方,可用相對高收入直接賣給海外下游;下游,則可以用更低成本,直接從生產端進口。

  我覺得這裡創新在:第一,直接整合源頭供應商,提供透明訂購渠道,給到中國貿易商;第二,所有供應鏈環節,網上都可追溯;第三,B 端銷售管理大數據,後期可以匹配國內的生產基地;第四,通過一級最小訂單和次級拆分,使進口貿易商可以用更小的量和成本海外直采,這樣貿易形式就更為自由多變。成本優化,主要是去除以往層層中間商如出口商,和談判溝通成本。

  不與To C 跨境生鮮平台存在競爭

  剛才有人問,淘寶上活法國生蚝是怎麼回事?走私的還是假的?實際上目前國內 To C 商戶,基本都是國內批發商拿貨,天貓里的貿易商,很多也不是一級進口。

  現在鮮有做跨境 b2c 平台是真正跨境,都是從國內批發商拿的國外貨,比如「天天果園」,只有部分重點單品,是海外直采,他們已經算在業內消耗能力大的。

  所以 2c 商戶是我們客戶,而且可能合起來成為我們客戶,因為生鮮品類進口有檢驗檢疫要求,這個要求,也牽制進出口的最小量。大多數電商無法消耗海運類整櫃生鮮品,舉例說,一個 40 尺貨櫃櫃,就要有 23 噸左右貨物。

  我們對此設計了不同品類買方拆分,和產地集合下單方式,二、三級貿易商可以以 3/1 量,直接從生產方採購,我們設計的量,是一般中小 B 端可以消耗的量。

  至於亞馬遜投資的美味七七、京東投資的天天果園,阿里投資的易果網,我不方便分析太多,因為都曾經或是正緊密聯繫的客戶。我覺得現在生鮮 To C 的痛點是供應鏈基礎建設,天天果園在冷鏈物流方面投入就很多,和京東風格挺一致,需要給贊。

  但不管哪家電商,都必須有些爆品靠低價去沖市場,當「補貼」成為吸引流量關鍵,商業模式就扭曲了。一家作戰,其它家就必須跟進,我覺得現在正是大浪淘沙的時間點,誰能熬過這幾年資本市場過熱和過冷的分別洗禮,仍能生存,並能有 2.0、3.0 故事去不斷疊加,才能往下走。

  新模式海外對標公司?

  其實只有對標國內 B2B 的阿里,每日優鮮的「搶鮮購」等,不過我們的 B 是海外生產方;還有國外 Syscom 線下供應鏈公司等,也是對標,部分對標。我們模式後期 B 端,也會開放給國內生產端。

  是否有已開發國家農場經驗或技術可借鑑?

  中國現在最不缺的就是技術,但有幾方面需要時間:第一,從業人員素質;第二,包裝方式統一標準化等。

  我現在看到的農場,很多傳統包裝方式都沒統一標準,比如分級標、包裝(包裝箱大小、包裝的重量)等,海外往往一個產品都有統一分級體系和包裝,所以價格行業內也比較穩定,銷售上對物流業更好把控。

  另外美國從業人員相對成熟,能進行自動化布局和管理,同時設備需要資金投入,還有海外的「地」,一般是家族或企業永久擁有,澳大利亞很多農場都有四五代傳承,他們是不斷進步疊加才發展到今天,已開發國家每個行業和階級都已經相對穩定定型,新農人其實很少,農場國內近幾年才開始慢慢快速發展。

  日本有很多模式也很先進,我也在學習中,但日本農產品很標準化,地方也小,最主要是他們農場基本是精品種植,規模都不大。太小農場導致進口成本過高。中國區域則跨度大,供應鏈長是個問題。其實還看各家購買意願,目前主要還是價格導向。

  假如用 Uber 模式最終用大數據連結到各農戶?

  先說明一點,我對於國內農業見解不一定全面,僅供參考。據我了解,國內種子銷售商是通過省級,到縣級,到村鎮這樣一級級代理下去,讓農戶生產新品種,往往需要先投入農資給農戶,收割時也最好派團隊自己收割,這樣就算「包產」。所以歸根結底,這是一個銷售問題,農民很現實,只要補貼到位,就願意干。

  關於銷售,其實和我們商戶有部分重疊,但又不一樣。我們主要針對細分市場批發市場一二級貿易商(比如肉、水果、海鮮都有細分批發市場客戶)和大型商超和電商。進出口貨源相對緊俏,付款、物流和交付都有一定行規,我們一般只做買斷。

  談判經驗,我個人覺得全靠銷售技巧。你需要了解客戶需求。你產品是否能擴充買方品類?有什麼賣點?其它能給到對方什麼(價格優勢?品牌優勢?)

  去澳大利亞找果源建議?

  如果是做果汁,建議可以在中國採購。澳洲整體種植和人力成本過高,不知對果汁成本結構是否合適,往往出口中國要求都是最好的一級品。

  如果要從海外進口,南非橙可能是不錯選擇。近幾年南非橙品質上升,價格也相對澳洲便宜。但水分和口感可能不及澳洲橙。

  另外,廣州江南市場和上海輝展市場都是進口水果國內一級批發市場,可以用相對便宜價格,拿到果皮有瑕疵的進口貨源。

  水果澳洲大批量採購問題?

  海外水果大批量採購,主要通過出口商和包裝廠。沒有包裝廠的種植商,無法直接出口。

  種植商在採摘後,會向他們周圍包裝廠送貨。當然多數情況下,包裝廠自己也會有部分種植區。送到包裝廠後,包裝廠會根據國內市場、超市訂單和海外不同國家訂單包裝要求,進行排期和分級包裝。根據不同客戶時間表,安排後續檢驗和物流流程。

  澳洲引進高附加值養殖或畜牧類建議?

  這是一個大話題,我們本質是貿易商,不能提供太深入農業知識,但引入新品種,肯定是因為看到市場,通過本土化種植降低成本,擴大銷售。

  那麼首先是有渠道,看到市場,明確品種定位。然後對該品種種植環境做深入調研,土壤,氣溫,水分,光照等等。需要專業人給你們建議。

  我想強調的是,渠道優先。我有兩個朋友大規模在國內種植東南亞產區水果,但銷售渠道沒有建立。那就是在堵市場。當然有資本燒,兩邊環節可以同時上。

更多農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農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