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我國種業振興行動深入推進,農業農村部近期發布新一批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公告,在強化市場規範的同時加速優質資源推廣。此次調整涉及1254個特色品種的新增認證和313個"仿種子"問題品種的強制退出,標誌著農業領域正通過動態管理機制推動種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農業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農業農村部同步推進特色品種擴容與問題品種清退工作,共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農作物新品種1254個。與此同時,313個存在嚴重同質化或侵權行為的"仿種子"被撤銷資格。這類"仿種子"多通過簡單修飾原有品種或盜用核心親本進行申報,導致市場出現大量近似產品,既擠占創新空間又擾亂交易秩序。此舉通過建立更嚴格的登記審查制度,有效遏制低水平重複開發現象。
為從源頭淨化市場環境,農業農村部將持續強化"仿種子"整治力度。具體措施包括:加快修訂品種登記辦法,引入DNA指紋技術實現精準鑑定;建立登記品種跟蹤評價體系,定期開展鑒評與推介工作;擴大優質特色品種推廣範圍,提升市場供給質量。通過制度完善和技術升級的雙重保障,將防止同質化品種進入市場,保護育種者的原始創新權益。
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存種子相關企業超202.8萬家,僅2025年新增註冊量就達9.3萬餘家。區域分布上,山東(23.1萬+)、江蘇(15.1萬+)和河南(14.4萬+)三省占據產業高地。值得注意的是,在龐大的市場主體中約有2.39%的企業存在司法糾紛記錄,反映出行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仍需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與合規經營。
此次品種登記調整不僅體現了國家對農業種質資源的系統性治理思路,更彰顯了推動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決心。通過建立"進退有序、優勝劣汰"的動態管理機制,我國正加速構建以創新為導向的現代種業發展格局,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同時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強動能。未來隨著登記辦法的修訂和完善,農業市場將形成更加公平健康的競爭環境,優質特色品種的規模化應用也將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產效益。
更多農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農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