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居民現階段的主食以大米和小麥為主,營養不全面、熱量較高,造成主食結構的不合理,因此,把馬鈴薯加工成饅頭、麵條、米粉等具有中國特色的營養主食產品,符合我國居民改善營養狀況的需要。
農業部2016年2月發布了《關於馬鈴薯產業開發的指導意見》,其中馬鈴薯主食產品及產業開發作為這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農業部在推進馬鈴薯主食產業和產業開發提出總體思路和政策措施,就是要樹立一個理念:營養指導消費,消費引導生產。
要推進四個一批:選育一批主食加工的專用品種,建設一批優質原料的生產基地,研發一批主食產品加工工藝,扶持一批主食加工的龍頭企業。
要實現五化:品種專業化、種植區域化、生產機械化、經營產業化、產品主食化。張泓梳理了馬鈴薯主食產品及其產業開發的背景。
根據農業部規劃,2020年我國馬鈴薯總產量達1.3億噸,其中30%用作主食加工,可加工2000萬噸主食。2025年達2.2億噸,約1億噸用作主食加工,馬鈴薯營養主食消費需求達5000萬噸。按照3∶1折算,可實現7300萬噸糧食供應能力。
中國馬鈴薯主食產品已達200多種,產業發展前景廣闊,預測到2025年,主食戰略有望拉動馬鈴薯產量達2.2億噸,帶動農產品加工業增值超3000億元。
馬鈴薯變主食,技術突破是個大問題,當前我國馬鈴薯產業存在產品消費渠道單一、主食化品種缺乏、加工率低、人均消費量低、產業鏈整體效益低等突出問題,開展馬鈴薯主食化加工,一端連接消費,一端連接生產,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路徑。
為早日將馬鈴薯主食端上老百姓的餐桌,中國農科院加工所科研團隊不斷突破馬鈴薯加工的技術難題,成功開發出馬鈴薯麵條、米粉、復配米、年糕、饢、月餅等系列新產品,創製一體化仿生擀麵機、工業化馬鈴薯麵條生產線等成套化裝備。馬鈴薯主食加工技術與裝備的研究與創新,成為實現馬鈴薯主食化的難點和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