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 實施市場化收購加補貼新機制

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 實施市場化收購加補貼新機制

2016-01-01 10:54:44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近年來,由於受到國際國內宏觀經濟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的糧食市場形勢也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是糧食產量「十二連增」,供求整體寬鬆,特別是玉米品種供給遠大於需求。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2016年全國玉米產量是4400億斤,2016年的消費量是4000億斤,多出400億斤。再加上玉米和其他的替代品進口400億斤,總體上2016年玉米這一塊要供大於求800億斤。

  二,價格倒掛的問題。由於臨儲政策使糧食價格處於全球「高地」,產區與銷區、原糧與成品糧、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糧食價格嚴重倒掛。南北方糧食流通陷入停滯狀態,貿易企業紛紛退市,東北產區加工企業大面積限產停產,虧損加劇,進口糧食大量湧入國內,呈現出「洋糧入市、國糧入庫」局面。

玉米

  三,政策性糧食庫存連年「滾雪球」,目前我們國家政策性糧食庫存已經達到5000億斤,超期儲存數量特別多,品質劣變加速,中央財政負擔越來越重。所以,原有的政策弊端已經比較突出地顯現出來了,到了不改不可、非改不可的地步,因此必須實施玉米收儲制度改革。

  國家取消了玉米臨時收儲政策,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實行「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機制,按照「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原則,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改革的主要內容就是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由市場定價,價格和補貼分離開來。

  「市場定價」,就是取消臨儲,國家不再定價托市收購,價格根據市場的供求來形成,農民隨行就市賣糧,各類市場主體自主入市,糧食收購由過去的「政策市」變為「市場市」。

  「價補分離」,就是把對農民的補貼從價格中剝離出來,原來的臨儲價格高於當期市場價格,實際上高出的部分就是對農民的補貼,現在讓價格回歸市場,國家另外實施玉米生產者補貼。

  市場化收購加補貼,把補貼單拿出來,補給種地的農民,誰種地補給誰。這樣,既有利於解決糧價倒掛的問題,又兼顧了農民基本收益,還可以使各類主體充分參與市場競爭,農民根據市場來安排生產,逐步實現供需總量基本平衡。

更多玉米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玉米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