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悄然而逝,我們迎來了嶄新的2017年。汽車工也已經成為中國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年汽車銷量的良好表現出乎意料,2016年汽車銷量數據大盤點情況如下。
雖然上半年很多廠商人士內心備受煎熬,但是在1.6L以下車型購置稅減半政策等利好的刺激下,下半年車市一路向上,多個車企在10月份就知道全年任務能妥妥完成。
乘用車領域中,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成為拉動增長的主要力量。數據顯示,2016年SUV產銷為915.29萬輛和904.70萬輛,同比增長45.72%和44.59%。
2016年中國汽車產銷均超2800萬輛,連續8年蟬聯全球第一。而在另一半球的美國,2016全年銷量約為1754萬輛,保持了7年的連續增長。中美兩國車市就像兩國經濟一樣,此消彼漲又相互依存,在競爭中完成了全球產業的推動和轉型。
2016年中國汽車同比產銷量分別為14.5%和13.7%,據最新汽車行業分析及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像這樣兩位數的增長的盛景已難再現,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在央視的經濟頻道上預測:「2017年會保持5%的增速,產銷量將達到2940萬輛左右。」
如果說2015年中國車市靠自主品牌SUV和新能源車型,為市場貢獻四成的占有率,那麼2016年,混合動力、小型豪華車以及自主SUV則是書寫市場不可缺少的幾筆。
SUV風頭再勁,仍然抹殺不了轎車作為車市第一主角的事實,2016年國內乘用車市場銷量為2359.9萬輛,同比增長19.4,這其中,轎車就占了1210.9萬輛,超過一半。不過,轎車的整體增幅最小,只有3.8%,和SUV的47.1%以及MPV的25.8%相比,簡直天壤之別。
轎車領域,A級車競爭最激烈,前13名清一色A級車,前三名分別是朗逸、英朗、軒逸,德系、美系、日系三強並列,像中國車市的一個縮影。
轎車銷量前十的車型中,德系占據4席位;美系、日系各占2席;韓系占1席,吉利帝豪EC7是銷量前十車型中唯一的自主品牌———在自主品牌把SUV火拚成紅海時,難得有一款車型在轎車上有所表現,我們一再說中國造車水平突飛猛進,如果沒有幾款車在轎車市場立足,是沒有說服力的,畢竟轎車最能代表汽車工業水平。
車市的生態鏈時時在變化,2016年,豪華品牌價格下探、SUV瘋狂擠壓合資品牌B級車市場,合資品牌只能在A級車上發力,逼迫領地的原主人———自主品牌蜂擁向SUV。
看到2016年的銷售成績之後,笑得最歡的應該是手中有暢銷SUV的廠家了。SUV在多年連續高速增長之後再次全線飄紅,據乘用聯的數據,去年SUV市場全年銷量高達902.3萬輛,占乘用車銷量的38.2%,增速高達47.1%!市場火,神車輩出,哈弗H6全年銷量超過58萬輛,傳祺GS4、寶駿560全年銷量均超過32萬輛……
SUV市場當中,不少自主品牌車型已經成為萬眾矚目的網紅。然而這並沒有令自主品牌突破了品牌天花板,分析銷量排行榜前十的車型可以看出,自主品牌所占的六席,主銷版本價格基本都沒有突破10萬元,在SUV熱潮之中,自主品牌依然是靠高性價比牢牢抓住了消費者的心。
另一方面,合資品牌依然是大家購買15萬元以上SUV車型的重點考慮對象。奇駿、CRV、昂科威、途觀等車型的地位依然牢不可摧。在這方面,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仍然有明顯鴻溝。希望今年自主品牌在走量的時候也奮發向上,努力提升品牌溢價能力。
而在去年的SUV大戰中,最為落寞的是韓系車企。沒有一款產品能進入銷量排名前十強。這個領域韓系車在性價比方面跟自主品牌的爭奪,已經沒有了原本的明顯優勢。
市場發展到這個高度,銷量大幅提升的難度明顯增加。未來幾年,7座SUV將成為新戰場。漢蘭達的熱賣、大7座SUV途觀L的推出都是信號。
去年,隨著二孩政策全面放開,業界人士大都認為,SUV下一個增速迅猛的細分市場,就是MPV。2016年,MPV累計銷量實現246.7萬輛,同比增長25.8%。銷量排名榜前10名中,自主品牌占了9席。銷量榜上排名首位的,仍然是五菱宏光,全年銷量超過65萬輛。只是,由於受到旗下車型寶駿730的分流,銷量比2015年微跌0.8%。五菱宏光作為五菱旗下的重要車款,為車企銷量居功至偉。然而,各品牌紛紛推出定位低端的平價SUV,對MPV市場也將帶來一定的衝擊。
高端MPV的發展空間及市場需求還在大幅提升中。去年推出全新V級車、新威霆兩款新產品的福建奔馳,全年增幅超過了兩位數,高於行業平均水平。這足以看出,高端MPV市場的需求量還在不斷增加。
國家統計局工業統計司副司長江源表示,2017年宏觀經濟不利因素和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經濟增長動力將有不同程度減弱。考慮到2017年宏觀經濟不具備大幅增長的動能,汽車市場或較難維持2016年的增長勢頭。
更多汽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汽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