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彩妝種類非常豐富,涉及到面部的多個部分,包括臉部、眼部、唇部等。顏值經濟背景下進一步驅動彩妝市場銷量的持續增長,未來整體市場前景積極向好。以下是2025年彩妝市場規模分析。
國內彩妝市場競爭激烈,既有國際頂尖化妝品品牌如歐萊雅、寶潔和雅詩蘭黛占據主導地位,也有本土品牌如上海百雀羚、伽藍集團和珀萊雅等迅速崛起。特別是國貨品牌,通過價格優勢、創新營銷模式和產品疊代,贏得了更大的市場份額,中國彩妝行業正處於穩步發展階段。據《2025-2030年中國彩妝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19-2023年中國彩妝行業市場規模從1045億元增長至1168億元,期內年均複合增長率達2.82%。2024年中國彩妝行業市場規模達到1261億元。
彩妝市場規模分析顯示國貨美妝市場規模持續擴大,以年均13.18%的複合增長率,跑贏中國化妝品整體市場大盤。在2023年,國貨美妝以50.4%的市場份額,超越外資美妝品牌。同時,國貨品牌憑藉高性價比和本土化營銷,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中國彩妝市場中龍頭優勢顯著,歐萊雅以23.7%的市占率穩居龍頭地位,是第二名LVMH市占率的兩倍多,是上海橘宜市占率的四倍多。整體來看,我國彩妝市場中國際中高端品牌占有較大優勢,國貨彩妝品牌市占率整體表現承壓。
品類多元化是彩妝市場的一個重要趨勢。例如,底妝品類中,消費者對透光肌理感的追求日益增加,品牌紛紛推出能夠透出健康氣血和自然紋路的產品。眼妝品類中,局部爆閃流和碎鑽復古感的回歸,為眼妝帶來了新的流行元素。唇妝品類中,透嫩果汁顏和唇凍質地的產品成為新興需求,引領了唇妝的新潮流。品類創新是推動市場發展的關鍵因素。品牌需要緊跟市場趨勢,不斷創新產品,以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例如,彩妝工具品類中,穿戴甲和假睫毛等產品的創新,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便捷和個性化的選擇。
彩妝市場規模分析指出過去,彩妝往往被認為是女性專屬的奢侈品,只有在特殊場合或職業需求時才會使用。然而,隨著女性社會地位的提升、經濟獨立的增強,以及文化觀念的開放,彩妝逐漸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在現代社會,隨著社交媒體、直播平台和網絡文化的興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於外貌的關注變得更加突出。彩妝不僅僅是為了遮掩瑕疵,更成為了塑造個性和展示自我風格的一種方式。
社交媒體的興起和數位化技術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彩妝市場的快速發展。平台如Instagram、YouTube、TikTok等,成為彩妝品牌推廣和消費者互動的重要渠道。許多彩妝品牌通過這些平台進行產品展示和教育,通過美妝博主和KOL(關鍵意見領袖)帶動產品的流行和消費者購買決策。通過短視頻和直播等形式,消費者可以直觀地看到化妝品的效果,甚至能與化妝師或博主進行互動,獲取化妝技巧與建議。
隨著消費市場的日益細化,彩妝產品的種類也在不斷增加,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群體的需求。從基礎的粉底、眼影、腮紅,到更為專業的修容、打亮和面部彩妝,各類產品層出不窮,推動了市場需求的多樣化。年輕消費者偏好色彩鮮艷、效果持久的彩妝產品,而成熟消費者則更加青睞自然、輕薄的妝容產品。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小眾品牌和專業化品牌逐步進入市場,推出符合特定需求的彩妝產品。
總體看來,彩妝市場需求的增長主要受到社會文化變化、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科技創新及社交媒體的推動。彩妝行業正在迎來多元化和個性化發展的新局面,消費者對彩妝的需求已經不再局限於基本的化妝功能,而是逐步轉向更具個性化、專業化和環保性的產品。
更多彩妝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彩妝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