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公路、鐵路、航空等傳統運輸方式相比,管道運輸所占比重明顯偏低,與已開發國家的管道運輸相比,我國油氣管道運輸運量只有不到10%。我國油氣資源流向特徵為西氣東輸,北油南調,油氣資源大規模跨區長途運輸是難以避免的,這就決定了我國管道運輸發展空間巨大。以下對管道運輸行業環境分析。
管道運輸行業環境分析,2017年,中國油氣管道工程建設平穩推進,油氣長輸管道總里程累計約為13.31萬千米,管道運輸行業分析指出,其中天然氣管道約7.72萬千米,原油管道約2.87萬千米(已扣減退役封存管道),成品油管道約2.72萬千米。管道建設加速向網絡化方向發展。
管道運輸是國際貨物運輸方式之一,具有運量大、不受氣候和地面其他因素限制、可連續作業以及成本低等優點。管道運輸已成為中國繼鐵路、公路、水路、航空運輸之後的第五大運輸行業。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和能源結構優化的推進,我國油氣管道建設正迎來一個大的發展機遇期。現從兩大問題來分析管道運輸行業環境。
雖然我國油氣管道建設規模和建設速度不斷發展,但對於大型油田而言,管道運輸量的比重較低,影響了管道工程利用率,這對於企業來說就存在高投入、低產出的矛盾。管道運輸行業環境分析,油氣管道建設相對於交通運輸系統來說,所受重視力度不足,對其投入的經濟、技術、人員不足,導致管道運輸的安全性受到影響。
由於施工技術水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天然氣管道在建設過程中就存在一系列安全隱患,加之後期運行過程中,根據不同地區土壤環境情況,管道鏽蝕、腐蝕現象較為普遍,使管道運輸的安全性沒有得到切實的保障。具體來說,油氣管道的管理和安全體系不完善,給管道的安全運行造成威脅。管道運輸行業環境分析,管道信息化管理系統不完善,不同地區的管道建設水平不同,管理方式參差不齊,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導致運輸過程中信息傳輸存在嚴重的滯後性,給安全管理造成了極大的障礙。
管道運輸行業環境分析,與傳統管道相比,智能管道、智慧管網將引領管道數據向集中化、數位化轉變;風險管控模式向主動化、自動化轉變;運行管理系統向智能化轉變;資源調配向整體優化轉變;管道信息系統向集成化轉變。可以想見,藉助「智能化」建設持續推進,在「全國一張網」的布局下加以集中調控,未來油氣管網將更加「智慧」,逐步實現整體優化管理與安全高效運行。
更多管道運輸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管道運輸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