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海參市場不斷崛起,一片生機。巨大的消費市場讓不法商家看做有利可圖,投機倒把現象屢見不鮮。其中「進口海參」成為劣質最新代表,充斥市場,導致優劣海參真假難辨。那麼目前海參行業市場現狀如何呢?下文是小編整理的2015年海參行業市場分析。
海參食補地位日益穩固,消費量自然節節攀高,消費市場的膨脹也帶動了不少海參品牌的崛起,行業前進的步伐從未停歇。然而萬事利弊相伴,如影隨形,害群之馬應運而生,糖干泛濫,劣質海參、進口海參相繼湧現,海參市場更是人人自危,劣質海參居然可以做到魚目混珠,優劣海參真假難辨。
進口海參大舉充斥國內市場,專家稱此參非參而是菜
近年來,海參市場不斷崛起,一片生機。巨大的消費市場讓不法商家看做有利可圖,投機倒把現象屢見不鮮。其中「進口海參」成為劣質最新代表,充斥市場。那麼何為進口海參?
記者來到宮品海參研究院,資深海參研究人員張院長介紹道:「所謂的這些進口海參,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刺參,眾所周知,刺參主要產區是我國的渤海灣和黃海附近海域,刺參通體都是長有刺的,顧名思義。然而,進口的海參產區多集中在北極、南美海域,如北極參、紅參等。這樣的海參宣傳多數鼓吹其海參富含某種營養元素,是其他海參沒有的,對身體卻極有好處,並且價格低廉。從學術上看,這樣的參,僅僅可以稱為海參的一種,而非刺參,營養價值趨近於我們日常所食用的菜。不建議消費者滋補使用,作用不大。」
海參品種多樣化帶來市場困局,消費者持幣待購因難辨真假
記者了解到,海參品種日趨多樣化,讓本就良莠不齊的海參市場雪上加霜。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現象呢?海參行業發展20年來,加工工藝日益革新,雖然降低了海參成本,但是也誘發了劣質海參的出現。日積月累,海參品質多樣化出現,同是威海刺參,卻品質相差甚遠。而新品種的再次出現,讓本就茫然的消費者無從下手。
「建議消費者購買海參還是以刺參為主,滋補效果更佳。而刺參的好壞其實很容易區分,真正的好海參,往往是底播大海,自然生長的,這樣的海參由於生長環境比較惡劣,所以海參的品相一遍,刺不是很長,很尖,而顏色方面,呈現棕黃色或者棕黑色,絕對不會是烏黑髮亮的。另外,判斷海參品質優劣,最主要的還是看發泡率,淡干海參的發泡率能到干海參自身長度的2.5倍。這樣的海參消費者可以放心食用。」宮品海參濟南直銷中心負責人介紹道。
相關海參行業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4-2018年全球海參行業市場深度調查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更多海參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海參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