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市場市場發展多年,市場容量相對穩定,每年整體電視市場銷售量在4000--5000萬台,未來幾年由於具有網際網路功能的智能電視的發展和普及,電視可能迎來加速換機的潮流,未來幾年市場將有較為快速的增長。網際網路電視的興起是電視產業形態的一次變革,也將終端面對的市場蛋糕從單純的硬體產業鏈擴大到了整個電視產業。以下對網際網路電視現狀分析。
我國的網際網路電視發展飛速,網際網路電視用戶從2000年的1萬用戶左右增長到2015年的5000萬戶以上量級。2015年中國電信網絡電視用戶量達到4000萬左右,聯通網絡電視用戶達到1124萬。中國移動雖然目前沒有網絡電視傳輸牌照,但獲得資質也只是時間問題,並且移動本身擁有規模龐大的用戶群體,也有利於未來網絡電視業務的捆綁與推廣。除了這些網絡運營商,一些IT巨頭、媒體集團、電視台等也紛紛進軍網絡電視。未來網絡電視的用戶規模以億級為單位不在話下。
如此大量的用戶內,用戶群體趨向於年輕態,18歲至35歲的人數占據80%左右。年輕受眾對於網際網路電視的接受程度和興趣要遠遠高於年長的受眾。這與網絡用戶群體的分布勢態是十分接近的。
從節目內容形式上看,主要分為電影、電視劇、綜藝、新聞、教育、生活、網絡直播、網友自拍DV、廣播等。從開辦頻道上看,主要分為直播和點播。從節目來源上看,主要有三大類:轉播電視台或電台內容、網站自辦頻道和網絡視頻平台。
2016-2021年中國網際網路電視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表明,大多數網際網路電視的頻道設置數量均在20-80個左右,節目登錄口有的甚至高達1000多個頻道分類和欄目設置從目標人群的角度進行合理設計,重點突出娛影視和娛樂板塊。
我國早期網絡電視主要面向的是電腦客戶端,如早期起步的PPS、PPTV這兩家運營商。到2010年,央視國際、上海文廣和杭州華數傳媒三家國字號傳媒巨頭獲得首批網際網路電視牌照後,以電視為終端和以電腦為終端的網絡電視迎來了更加突飛猛進的新發展。
傳媒集團與網絡運營商合作開展網絡電視業務,網絡運營商的擁有廣大用戶群,傳媒集團提供豐富的媒體自願,雙方明確分工、通過共享優質資源來實現優勢互補,使網絡電視用戶群由高中端用戶逐漸走向低端用戶,網絡電視向更大的範圍發展。
各類電視台也大力推出網絡電視台,如「中央網絡電視」,依託電視台海量的節目資源和諸多品牌欄目,逐走走出傳統有限電視的限制圈。隨著央視級、國家級網絡電視台的布局完成,有實力的地方廣電集團、各級電視台也開始加入涉水行列,各級廣電所屬的網絡電視台隊伍逐步壯大。
此外,大量民營視頻網站經過幾年的拼殺,優勝劣汰,成功發展起來的視頻網站逐步上市掛牌,做大做廣,將自身的網絡電視行業越辦越紅火,內容越來越豐富和新穎。如優酷、土豆已逐漸發展到類似與視頻門戶,在業務、應用、品牌影響力、流量上頗具實力。另有,如樂視網,主要通過與牌照商CNTV合作的方式,將通過牌照商監管的內容置入自有品牌終端產品來實現,以較低的終端產品價格,來贏取較高的市場占有率。
現階段,我國網際網路電視面臨的嚴重問題之一就是版權問題。網際網路電視為了吸引大量的受眾,提供了大量沒有版權限制的電影或電視劇,或者分享了很多盜版電影和電視劇。然而,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催發了全球範圍內的智慧財產權風波,版權問題變得越來月重要。這也就出現了,不少網際網路電視平台因視頻源版權問題導致突然停止運營的情況。
再有,就是我國網際網路電視在內容上是缺乏創新的,缺少原創內容,尤其是各地光電旗下的網絡電視台,基本上是以播放電視頻道內容為主。目前很多網際網路電視平台存儲的節目資源都比較少,很難滿足用戶個性化的收視需求。
此外,網際網路電視發展起步晚,相關新媒體政策、法規不完善,容易導致行業監管出現一刀切現象。受我國傳統電視產業環境的特殊影響,用戶無付費基礎,尤其是很多中老年用戶,他們對網際網路電視消費本身有排斥與不理解心理。這都是制約網際網路電視進一步發展的問題。
網際網路彩電品牌要想在今後的競爭中繼續獲得一席之地,就必須要向消費者提供在某一些方面具有差異化品質的產品和服務體驗。通過產品品質獲得更多消費者的認可和忠誠,並逐步積累更多的品牌資產,為將來進入第三階段的品牌競爭做準備。
更多網際網路電視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網際網路電視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