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我國網際網路醫療出現增長,產業走勢上漲迅速。隨著防疫政策的調整,全國人員自由流動的加速,再加上春節將近,網際網路醫療行業需求無疑將是巨大的。未來我國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優勢和價值再次被認識,國內許多醫院和網際網路健康平台紛紛推出網際網路醫療服務。以下對2023年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競爭分析。
2022-2027後新冠疫情環境下中國網際網路醫療市場專題研究及投資評估報告指出,2021年12月,我國在線醫療用戶規模達2.98億,較2020年12月增長8308萬,占網民整體的28.9%。隨著中國網際網路在線醫療用戶規模的上漲,對網際網路醫院需求也隨之上漲,帶動中國網際網路醫院行業的發展。
網際網路醫療,是網際網路在醫療行業的新應用,其包括了以網際網路為載體和技術手段的健康教育、醫療信息查詢、電子健康檔案、疾病風險評估、在線疾病諮詢、電子處方、遠程會診、及遠程治療和康復等多種形式的健康醫療服務。網際網路醫療,代表了醫療行業新的發展方向,有利於解決中國醫療資源不平衡和人們日益增加的健康醫療需求之間的矛盾,是衛生部積極引導和支持的醫療發展模式。現從五大企業狀況來了解2023年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競爭分析。
平安好醫生成立於2014年,目前主要業務構成包括健康商城、消費醫療、線上醫療以及健康管理和健康互動。平安好醫生雖然不像阿里健康、京東健康背靠集團電商優勢,但健康商城業務仍得到快速發展。從主營業務收入結構看,健康商城收入占比從2015年的不到1%猛增至2019年近60%,除了非處方中西藥品外,還有營養保健品、醫療器械、母嬰育兒、運動健身等多品類大健康產品銷售。而依靠線上醫療和消費型醫療起家,收入占比卻一路萎縮。消費型醫療收入占比由2015年的過半降至2019年的不及1/4,是成立以來最低值,線上醫療在2018年觸底後,2019年有所反彈。未來,藉助集團保險優勢,平安好醫生將協同集團的平安醫保健康,布局「網際網路+」醫保板塊,形成全產業鏈業務模式。
阿里巴巴在2014年1月戰略投資中信集團旗下的中信二十一世紀有限公司,進軍醫藥健康產業,10月中信二十一世紀正式更名為阿里健康。阿里健康業務中,醫藥電商占據絕對主力,2019年醫藥電商相關業務收入占比達到96.5%。依靠零售自帶流量的天然優勢,配合集團在大健康領域的深化布局,阿里健康在消費醫療、網際網路醫院、人工智慧開放平台等業務不斷嘗試和拓展,並在科技領域也有滲透,如阿里健康、萬里雲聯合開發的智能影像診斷產品「Doctor You」AI系統提供臨床醫學科研診斷平台、醫療輔助檢測引擎、醫師能力培訓系統等產品和服務。
微醫成立於2010年,以掛號網起步積累客戶資源,目前已形成微醫雲、微醫療、微醫險、微醫藥四大業務板塊。其中,微醫療業務覆蓋了網際網路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藥診店、軟硬體終端等服務,形成「醫、藥、保」三位一體的業務模式。除了線上業務開拓,微醫還加快構建線下的醫療服務新模式,依託杭州華佗健康小鎮項目,形成「醫藥養健管」一體化產業生態。
京東健康成立於2019年,成立之前,京東從醫藥電商切入網際網路醫療領域,2016年上線醫藥零售京東大藥房,2017年上線醫藥B2B採購平台「藥京采」,同年底,開始運營京東網際網路醫院。京東健康規劃建立分級診療中心,可以完成線上問診、上門檢驗、在線同步檢驗報告、開方送藥等全流程醫療服務。
騰訊目前並沒有成立一個統一的大健康板塊公司,但在網際網路醫療領域的布局從未間斷。除了大規模投資醫聯、好大夫在線、企鵝醫生、微醫集團、妙手醫生、丁香園等眾多優質網際網路醫療企業外,自建板塊布局了微信(智慧藥店、智慧醫院)、微保(商業健康險)、騰訊覓影(AI影像、AI輔診)、企鵝醫典(醫療科普、醫療知識平台)、騰訊雲(醫療信息化)、騰愛醫生、騰愛糖大夫等業務,網際網路醫療版圖已初步顯現。
各大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加速布局網際網路加醫療平台,2022年政策進一步推動網際網路醫療市場快速發展。未來政策利好、技術進步等多方面因素推動中國網際網路醫療市場快速增長,特別疫情因素讓網際網路醫療行業迎來了重大發展機遇。
以上就是2023年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競爭分析的大致介紹了,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