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行業的發展一直是國家都非常關注的對象,要想徹底了解建築施工企業發展現狀,就要認清國家主導下的建築業改革方針政策,唯有此才能真正把握其未來發展趨勢。從2016年開始,我國的建築產業產值就開始有所回升,與2015年相比,其產值增加了8.1%,新合同簽訂金額超過了16207.9億元。
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中國建築業從低迷期走了出來,且在「一帶一路」的影響下,效果明顯。據悉,在去年的一月到十月份,我國建築施工企業與61個國家簽訂了對外承包合同,占據我國對外承包合同的一半以上。不僅如此,據國家不完全數據統計顯示,在2016年,我國的基礎設施投資已經達到了118878億元,實現了15%的上漲點,而這也標誌著我國建築業出現了新的增長點。
與此同時,傳統的建築業已經開始發生轉變,從最開始的增量時代向存量時代邁進。據專業人士預測,目前中國建築業存量規模很大,約在18萬億元左右,而在這種前提下,看中國的建築施工企業發展現狀,可以明顯的感受到行業分化已經出現。
一方面,隨著房屋建設市場的萎縮,固有的施工企業難以為繼,很多都陷入到了無項目可做的泥潭當中,也有不少瀕臨破產,面臨著資金周轉不靈活的尷尬;另一方面,一些尋求轉型的建築施工企業也存在很大的苦惱。對自身是否具有投資實力、資金實力、運營能力等也產生質疑。
從目前的企業構成可以看出,中國的建築施工企業區分明顯,以中國建築、中國鐵建等為首的央企憑藉自身的實力和經濟能力,穩居上位,搶奪大部分資源,而小型民營企業只能艱難求生,維持生計。
不過,雖然目前中國建築施工企業發展現狀並不樂觀,但是也並不值得悲觀。因為目前的國內建築經濟實際上存在很多發展機遇,而企業只要抓住這些機遇就能快速發展起來。那麼,國內建築施工企業如何才能抓住機遇呢?
目前大多數中小企業依然沒有擺脫粗放型發展的思路,在經營過程中,依然採用的是掛靠收費的模式,這種模式很容易被大趨勢所衝擊,是目前國內建築施工企業發展現狀中最危險的一種。唯有調整自身經營理念,突破思想禁錮,才能有所突破。
當下,中小企業最佳的發展策略不是找新機遇而是精準定位,打出屬於自己的品牌。這樣通過提升競爭力來擴大市場份額,讓自己的市場競爭力更大一些。
更多建築施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建築施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