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不斷壓縮信貸規模、加強宏觀調控經濟的社會大背景下,建築施工企業爭奪客戶資源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殘酷,建築市場正在重組和洗牌。大型國有建築企業作為計劃經濟時代推動國家建築業發展的歷史功臣,在新的市場經濟條件下要依靠自身,力爭發揮更大的作用。應加強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運用好現代市場營銷理論與方法,走出一條適應社會變革與市場發展的成功之路。以下對建築施工企業發展現狀分析。
2017-2022年中國建築施工業行業細分市場研究及重點企業深度調查分析報告表明,以國家重點項目建設、城市公共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開發、交通能源建設、現代製造業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主體的建築市場呈現出勃勃生機;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灣區域建設、西部大開發、東北工業區振興仍然是最為繁榮的建築市場;發達地區的建築業生產水平和能力的強勢地位進一步鞏固、發展;大中型建築業企業的結構調整進一步深入開展;對國外建築市場的開拓快速發展,市場層次和區域範圍更加優化。因此,我們可以預期的是,在未來較長的時間之內,由於內需政策的需要,各種國家重點項目建設、城市公共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開發、以及區域的發展政策等將陸續出現,中國的建築行業依然將持續走高。
第一,「樹品牌」不等於「做廣告」。有些建築企業的決策者認為,塑造品牌就是做廣告,於是企業就不停地做廣告,其結果是知名度大大提高了,但提高的不是在目標消費群體之中,而是在大部分與建築消費無關的群體之中。實際上,廣告更多的是建築企業進行品牌維護工作的必要手段。建築企業塑造品牌儘管在一定程度上離不開廣告,但又不能只有廣告。換句話說,除了做廣告,建築企業仍有大量的事情要做,以全面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
第二,「樹品牌」切忌盲目跟風。由於中國建築企業的品牌塑造尚處於起步階段,沒有成熟的系統的理論可供參考,所以許多企業不僅塑造品牌的方式盲目跟風,連做廣告也盲目跟風,致使大量的廣告費「打水漂」不說,更嚴重的是影響了企業的品牌塑造進程。
第三,應該從企業戰略的高度進行品牌塑造和管理。品牌塑造的具體表現不只是營銷、廣告、傳播,而是由內往外的企業綜合力量的持續傳遞,它應包含建築企業的一切內外行動因素;而且品牌塑造是協調與平衡建築企業自身的發展戰略與看法、具體做法和客戶看法的管理工具和商業系統,能幫助建築企業定位的落實、控制、持續、平衡與發展,增強建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大幅提升建築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建築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國內、國際市場一體化,意味著我國建築業將面臨著更加激烈的競爭,機遇與挑戰並存,建築業必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在設計中積極採用節能、環保的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一場更加激烈和高品質的競爭正在上演,一場新的洗牌也悄然而至,新的勢力不斷崛起,龐大的市場必然會催生卓越的企業,我國的建築業也將會越來越成熟。
更多建築施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建築施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