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2016年全球冷庫數量及容量數據分析了解到,全球冷庫數量及容量增長顯著,中國和印度是最大的冷庫增長市場。接下來宇博智業小編為您詳細介紹2016年全球冷庫行業數據。
冷庫是發展冷藏業的基礎設施,也是在低溫條件下貯藏貨物的建築群。近年來,國外新建的大型果蔬貯藏冷庫多是果品氣調庫,如美國使用氣調貯藏蘋果已占冷藏總數的80%;法國、義大利也大力發展該項技術,氣調貯藏蘋果均達到冷藏蘋果總數的50%~70%以上;英國氣調庫容達22萬t。日本、義大利等已開發國家已擁有10座世界級的自動化冷庫。
全球冷鏈聯盟(GCCA)公布的2016年全球冷庫容量報告(簡稱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冷藏庫總容量達到6億立方米,相較於2014年,增長了8.6%。在新興市場上,新建冷庫數量及容量增長顯著,特別是中國(3000萬立方米)及印度(1000萬立方米)。
印度冷庫容量在2016年達到了1.41億立方米,仍舊穩居排行榜首。作為冷庫建設發展最快的國家,中國新增冷庫容量3100萬立方米,達到了1.07億立方米,較2014年增長了21%,人均冷庫容量達到0.143立方米。至此,中國邁入冷庫容量過億級行列。
據《商業日報》報導,中國冷鏈物流行業規模2017年將增長25%,投資方或傾向生鮮農產品的分銷、運輸及配送。報告顯示,未來五年,我國共有15家農產品冷鏈物流園在規劃中。
冷庫數量及容量的增長受益於諸多社會經濟層面的因素,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城鎮人口數量上升;商超零售行業發展;肉類、奶製品及凍品消費的增加;道路及港口等基礎設施等。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冷藏業務領域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016年,中國冷庫總容量為1.07億立方米,較2014年增長了21%,人均冷庫容量達到0.143立方米。另外,對於冷藏倉庫、冷藏車輛及高速路建設的投資不斷升溫。公共租賃設施及企業自營倉庫相結合的新模式服務於商超零售及電商零售渠道。據《商業日報》報到,中國冷鏈物流行業規模2017年將增長25%。一些投資方傾向生鮮農產品的分銷,運輸及配送。報告顯示,15家農產品冷鏈物流園在未來五年的規劃中。
去年,生鮮電商發展迅猛,占到生鮮食品市場份額的2%(數據來源歐睿調研)。隨著線上生鮮產品銷售的持續增長,各大企業都在積極布局物流配送。阿里巴巴也在為物流版塊增加投入,計劃投資1600萬美元來提高物流配送能力以滿足銷售更多生鮮產品的戰略。物流配送體系會在多大的程度和範圍上被線上食品零售渠道帶動仍然有待考察。
根據全球冷鏈聯盟的資料庫信息,印度是全球冷庫總容量最大的國家。2016年,冷庫總容量達到1.41億立方米,相比於2014年統計的1.3億立方米,增長了8%。根據《印度時報》報導,雖然冷庫容量在增長,但從實際需求核算,仍有1400萬立方米容量的缺口。必要的投資包括在全國不同地區的庫、冷藏車和催熟室,以連接農場產地與零售網點。
根據歐睿(歐洲商情市場調研公司)的調研,印度政府計劃建造50個冷藏庫,其中大部分在食品園區。食品園區還提供其它設備,如生產、加工、集貨及運輸。5個食品園區已於2015十二月開始運作,共有42個食物公園計劃於2020建造。
在2015,現代食品雜貨零售商在印度的市場占有率很低。現代零售業態僅占印度零售總量的11%。自2010以來,僅增加0.8%。雖然其人均收入增長,現代零售業態市場滲透率非常低,食品銷售和運輸並沒有其它大型新興市場那麼大。
美國最近的兩年一次的全國冷庫調查是2015年10月1日(由美國農業部調查)。調查表示2013到2015年,冷庫總容量增長了3%。冷庫容量最大的五個州是:加利福利亞州,佛羅里達州,德克薩斯州,喬治亞州,和賓夕法尼亞州。
冷庫總容量增長了,冷庫數量卻有所下降,表明行業內正在發生一系列的兼併。公用倉庫的數量減少了39處,私有倉庫減少了28處。三種最小的規模的倉庫(小於250萬立方英尺)數量減少,而尺寸在250萬立方英尺或以上這一類的倉庫數量有少量增加。
美國2013到2015年間的公用倉庫數量(第三方租用)增長了1900萬立方米。公用倉庫市場規模的增長超過了2013到2015的私有冷庫的增長(1600萬平方米,美國政府報告)。公用冷庫占了市場份額的75%,與2011-2013的數據是一樣的。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冷庫行業專項調研及投資價值預測報告數據顯示,從市場對冷庫數量的需求來看,我國冷庫容量還非常不足,冷庫行業必須在有關部門的統一協調下,加強整體規劃與協調,大力發展冷鏈物流體系建設。
更多冷庫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冷庫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