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是我國的國飲,也是聯合國推薦的六大健康飲品之首,2019年我國綠茶出口金額達到13.2億美元,產區可大致劃分為江南產區、江北產區、華南產區和西南產區,以下是綠茶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我國有廣袤的茶區,生產多種茶類。新開墾的茶園不斷增加,單產提高,產量也不斷提升。根據綠茶行業分析數據,2019年我國綠茶產量達到177.28萬噸,同比增長2.2%。預計未來我國綠茶需求將進一步擴大,其發展前景十分巨大。
綠茶行業發展趨勢指出,我國生產綠茶的範圍極為廣泛,西部地區(雲南、四川等地)是中國最主要的綠茶生產省份,西部地區的綠茶產量占中國綠茶產量的40%以上。東部地區(安徽、福建、浙江)的綠茶產量也較多,占全國產量的25%。2019年我國雲南的綠茶產量排名全國第一,產量達到27.57萬噸。排名緊跟第二的是四川省,產量達到24.93萬噸;湖北省的綠茶產量為23.54萬噸,排名第三。
低端綠茶市場的競爭主要是,國際茶業市場主打的是「綠茶」,約占茶葉貿易量的75%以上。我國幾大綠茶知名品牌亟待東山再起搶占國際市場,挑起「國茶貿易」的大梁。歐洲茶葉市場被國際上一些大的企業壟斷,只要引導得當,我國的綠茶企業能夠直接介入市場,在市場上增加發言權,並通過國際上通用的原產地地域產品標記保護,份額會不斷擴大。
高端綠茶市場的競爭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價格競爭。我國生產的均為原料茶,產品附加值不高,市場給出的價格自然低,況且出口企業過度競爭,導致綠茶出口價格更低,企業利潤被壓縮,茶農得不到真正的實惠。為解決這一矛盾,可以採用政府補貼的形式來改變這種局面,規範市場秩序,合理定價,提高茶農和企業的積極性。
截止2019年,我國綠茶進口數量超過1000噸的僅有2個省份,進口數量最多的省份是江蘇省,進口數量為1866.1噸。排名第二的是浙江省,進口數量為1001.4噸。綠茶行業發展趨勢指出,上海綠茶進口數量為775.8噸,排名第三。
目前,我國市場上綠茶品牌眾多,如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竹葉青茶、信陽毛尖等。其中,西湖龍井是我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浙江杭州西湖的獅峰、龍井、五雲山、虎跑、梅家塢一帶。前五大綠茶品牌蕭氏、論道、天福、綠健、更香市場占有率分合計不到10%,以上便是綠茶行業發展趨勢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