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煤礦行業分析報告 >> 2025年煤礦市場開採技術分析:技術發展與人才培養需求

2025年煤礦市場開採技術分析:技術發展與人才培養需求

2025-04-27 16:55:53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煤炭作為我國主要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025年,我國煤礦開採技術取得了顯著進展,智能化開採、綠色開採等新技術不斷湧現,推動了煤礦行業的高質量發展。然而,煤礦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僅依賴於技術的進步,還需要高質量的人才培養體系。本文通過對我國煤礦開採技術的發展現狀和人才培養需求進行分析,探討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推動煤礦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煤礦市場開採技術分析

  一、我國煤礦開採技術的發展現狀

  《2025-2030年中國煤礦行業競爭格局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分析報告》我國煤礦開採技術經歷了從傳統炮採到智能化無人開採的跨越式發展。20世紀70年代,我國開始引入普通機械化採煤技術,逐步替代了傳統的炮采方式。20世紀80年代,我國從國外引進綜合機械化採煤設備,進一步提升了開採效率和安全性。近年來,隨著智能化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煤礦行業逐步實現了智能化無人開採。例如,2023年11月29日,我國自主研發的世界首台10米超大采高智能綜采工作面及配套設備在曹家灘煤礦成功試運轉,創下單日產量5.3萬噸的新紀錄。這一技術突破不僅提升了我國煤炭設備製造的核心競爭力,還推動了《中國製造2025》特厚煤層高效高回收率開採設備目標的實現。

  二、我國煤礦開採技術的關鍵進展

  煤礦市場開採技術分析指出大采高一次采全厚開採技術:我國在大采高一次采全厚開採技術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例如,2005年,我國成功研發了適用於4.5米厚煤層的三軟厚煤層工作面一次采全高的技術設備。2014—2016年,我國研發了適用於6米至8米堅硬特厚煤層的ZY21000/38/82D型超大采高液壓支架及成套技術設備,使工作面年產量達到1500萬噸。2023年,我國自主研發的10米超大采高智能綜采工作面及配套設備在曹家灘煤礦成功試運轉,創下單日產量5.3萬噸的新紀錄。

  大采高綜采放頂煤開採技術:我國在大采高綜采放頂煤開採技術方面也取得了重要進展。1982年,我國首次引進綜采放頂煤開採技術,並在隨後的幾十年中不斷改進和創新。2019年,我國研發的ZY21000/38/70D型大采高綜采放頂煤液壓支架及成套技術設備在金雞灘煤礦成功應用,使工作面最高日產量達7.9萬噸,最高月產量突破200萬噸,煤炭資源回收率達到92.06%。

  智能化開採技術:智能化開採技術是我國煤礦開採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近年來,我國煤礦行業逐步實現了從人工感知手動控制到機器學習智能控制的跨越。2014—2024年,我國智能化開採工作面數量從3個增加到1300多個,涉及薄煤層、中厚煤層、厚煤層及特厚煤層。多數礦井的主要生產系統實現了地面遠程集中控制,並且已經有38種煤礦機器人應用在礦井中。

  三、我國煤礦人才培養現狀與問題

  我國煤礦行業的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人才培養體系。然而,當前我國煤礦人才培養面臨諸多挑戰:

  生源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煤礦工作環境相對艱苦,導致採礦工程專業的生源數量不足,質量也不高。許多學生在報考時將採礦工程專業作為調劑志願,導致學習積極性不高。

  就業率低:儘管煤礦行業對採礦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迫切,但畢業生到煤炭企業就業的比例較低。2022屆和2023屆採礦工程專業畢業生到煤炭企業就業的比例分別為30.32%和27.09%,低於到非煤炭企業就業的比例。

  實踐教學不足:煤礦工作環境複雜,存在安全風險,導致學生實習面臨困難。許多煤礦企業出於安全考慮,不接受學生下井實習,導致學生缺乏實際操作經驗,畢業後難以快速適應工作環境。

  高校與企業結合不足:高校採礦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與煤炭企業結合不夠緊密,導致學生難以獲得實際工作經驗,同時也限制了高校教師的實踐能力提升。

  四、我國煤礦人才培養的解決途徑

  為解決我國煤礦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拓寬生源渠道:通過設立專業獎學金、減免學費等措施,鼓勵學生報考採礦工程專業,提高生源數量和質量。

  加強校企合作:高校應與煤炭企業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為學生提供實習和實踐機會,同時促進高校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的交流與合作。

  優化課程設置:在課程設置中增加智能化開採技術、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等前沿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提升企業吸引力:煤炭企業應改善工作條件,提高員工待遇,增強對高校畢業生的吸引力。

  五、結論與展望

  我國煤礦開採技術在智能化、綠色化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為煤礦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然而,煤礦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人才培養體系。通過拓寬生源渠道、加強校企合作、優化課程設置和提升企業吸引力等措施,可以有效解決我國煤礦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為我國煤礦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未來,我國煤礦行業應繼續加強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推動煤礦開採技術向更綠色、更智能、更安全的方向發展,為我國能源安全戰略和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更多煤礦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煤礦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