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總產值在近10年不斷攀升,2020年達到65815.73億元,年均增長率8.3%。為了如期實現全面小康,中國近年來進一步加大了農業的發展力度,一直保持著全球最大的農業經濟體的地位。以下對農業技術特點分析。
從我國農業經營模式來看,與農業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國多數依然是精耕細作的小農經驗模式,但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農業產業化成為必然趨勢。龍頭企業是最具創新活力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產業發展帶動作用明顯。據2020-2024年中國智慧農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從各省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數量規模來看,數量45家及以上和36-45家的省份皆為8家,數量最多,占全國比重均為28.57%。
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數量規模按省統計
農業產業集群是以農業為中心,在地理上集中,集聚大量具有共性和互補性的專業化的相關企業及機構(包括品種研發、籽種培育、農機服務、化肥農藥、土壤測試、衛生防疫、田間管理、粗精加工、包裝裝潢、交易平台、廣告營銷、金融服務、倉儲運輸、生活服務等)作支撐,由農戶、企業及市場形成的密集柔性網絡合作群體。現從五大特色來分析農業技術特點。
生態化:即按照「尊重自然、循環發展」的理念,從事農產品的培育和生產,加工和銷售安全、健康、優質的農副產品。生態化是品牌農業的心臟。
價值化:即引入品牌營銷模式,通過品牌定位、產品創新、產品核心價值、品牌(產品)形象設計以及傳播推廣等手段,提升產業、企業和產品附加值,實現增收增效和可持續發展。價值化是品牌農業的臉面。
標準化:即引入現代經營管理理念和手段,對農業經營組織的種養、加工過程和環節,進行規範化、系統化改造和建設,改變傳統農業經營的粗放、隨意和人為性,形成可量化、可控制和可複製。標準化是品牌農業的血液。
產業化:即實現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與第二產業、第三產業高度融合與產業整合,形成完整農業產業鏈,進行良性聯動和互動。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農戶,農戶+合作社+超市,農村+金融,農場+家庭,滑鼠+家庭,都是「從田間到餐桌」的產業化形式。產業化是品牌農業的肢體。
資本化:即根據農業投資風險大、利潤回報低、投資周期長、市場前景廣的產業特點,積極主動先期導入現代投資和資本運營理念、模式和路徑,用資本的槓桿和力量撬動、助推現代農業跨越式發展。
未來農業產業集群的建設與發展,必須要政府進行引導,並提供政策環境支持,吸引企業、合作社、農戶集聚,以市場為導向,探索適宜本地區的發展路徑和模式,制定科學的農業產業集群規劃,建設區域產業品牌,將可持續發展戰略納入經營流程中,做好示範,吸引更多企業、農戶入住,提升集群的質量和競爭力。
更多農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農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