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農業是國家賴以生存的,我國的農業耕種面積大我國雖然是農業大國,但是農業生產還沒有實現專業化和規模化,未來農業數字經濟將是農業的發展方向。以下是我國農業發展現狀。
農業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歷史最悠久的基礎性產業。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2019年全球農業用地約712.82億畝,可耕地面積約207.50億畝;2020年全球人口約為77.53億人,預計2050年增長至約102億人。
2020年,我國耕地面積共計20.17億畝,人均耕地面積僅為1.5畝/人,以小農戶為主的家庭經營是中國農業經營的主要形式,生態環境破壞、耕地供給失衡、農業勞動力減少、農村老齡化加劇等是我國農業發展面對的主要問題。
我國農村人口長期處於負增長,人口數量從2015年的5.82億減少到2020年的5.10億,2020年自然增長率為-2.5%,數量逐年降低。並且,從勞動力數量來看,2015-2020年我國第一產業從業人員以-3.72%的速度減少。此外,隨著農村青年向城鎮遷移,我國鄉村剩餘人口的數量和年齡結構發生持續性改變,進一步加劇農民老齡化。根據農業市場數據顯示,2020年農村65歲及以上老人的比重為17.72%,明顯高於城鎮。由此可見,打造規模化生產,加快農業耕作模式由勞動密集型向現代化、機械化改變,發展智慧農業成為必然趨勢。
近年來,中央一號文件持續重點聚焦「三農」問題,並將土地改革作為解決「三農」 問題、實現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基礎。通過農村耕地的有序流轉,農戶分散經營的土地被轉變為規模化經營,實現了農業用地有序、適度的集約化,提升了農機規模化作業、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等農業轉型升級措施的經濟可行性,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和規模化經營創造了有利條件。
中國雖然是傳統的農業大國,總體的農業規模廣闊,但是目前農業生產還未實現專業化和規模化,核心技術水平不過硬,在這種發展現狀之下,釋放數位技術將會促進農村經濟,與此同時,農業數字經濟與製造和服務行業相比還是一片窪地,發展前景向好。
總體看來我國的農業在往智慧農業發展,數位技術也在促進農村經濟,農業發展前景很好。以上就是我國農業發展現狀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更多農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農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