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乳膠漆行業分析報告 >> 2017年乳膠漆行業發展趨勢分析:環保乳膠漆必將大放異彩

2017年乳膠漆行業發展趨勢分析:環保乳膠漆必將大放異彩

2017-02-28 16:01:01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儘管隨著牆紙和硅藻泥的異軍突起,乳膠漆行業受到了不少的衝擊,但就目前的裝飾市場而言,乳膠漆仍然占據大頭。那麼乳膠漆是如何保持穩固地位的呢?未來的發展前景和趨勢又如何呢?以下是報告大廳小編整理的2017年乳膠漆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乳膠漆的優良特性主要體現在:

  (1)乳膠漆是一種水性塗料。乳膠漆中沒有或很少有有機溶劑,因此它對人的身體沒有危害,對環境沒有污染,它的出現和發展適應了改善人類對生存環境的要求。

  (2)乳膠漆就象古來就有的水性塗料一樣。用水稀釋,以水清洗。它又與傳統低質水性塗料不一樣,在建築物表面結成的膜不溶於水,具有傳統油漆的基本性質。

  (3)乳膠漆表面成膜。因此,耐污、耐擦、防水、耐候性好,並有光澤度。在生產時節能,在施工時方便,裝飾效果非常好

  (4)乳膠漆可用於建築物和住宅的內牆、外牆、屋頂和室內管道。它價格適中,品種繁多,可供用戶選擇,深受用戶的喜愛。

2017年乳膠漆行業發展趨勢分析:環保乳膠漆必將大放異彩

  乳膠漆行業發展動向:

  近年來,乳膠漆有了較快發展。概括起來新的發展動向是:

  (1)研製常溫交聯型乳膠漆,其特點是在合成時是用二種反應性集團(而不是兩種單體),這樣合成的乳膠漆優點明顯,其常溫固化、耐候、耐污染、耐水洗、耐鹼,耐酸。耐溶劑性方面可與相應的溶劑型塗料相媲美;

  (2)研製發展汽相乙烯一醋酸乙烯一氯乙烯加壓聚合的三元共聚物乳液,這種方法合成的乳膠滾其耐久性優異,並且價格低,應用廣泛;

  (3)近年來。國外微細化水溶膠,無_皂乳液聚合,有機一有機和有機一無機核殼複合乳液以及互穿網絡技術聚合物合成技術研究比較成熟。利用互穿網絡研製的塗膜由於耐水性突出,低溫成膜性、抗回粘性和耐候性能好。將成為第三代合成材料。是今後水性建築塗料更新換代的主流產品。研製高耐候性的建築乳膠漆,例如水性丙烯酸有機矽(單罐裝,常溫固化)塗料、水性常溫固化型聚氨酯塗料、含氟水性塗料,應用年限可達15~2O年。

  乳膠漆市場發展趨勢:

  1、行業洗牌加劇

  眾所周知,中國的塗料市場規模全球首屈一指,有超過兩萬家的大大小小的塗料企業,其中裝飾類塗料的市場規模就高達2000億,但基本上90%以上的份額都被以立邦、多樂士為代表的乳膠漆巨頭壟斷。不過以硅藻泥、水性牆藝漆為代表的新型壁材塗料正占有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這種現象從高端領域開始,逐漸向越來越多的家裝市場蔓延。

  典型的投資少、見效快造就了中國塗料行業畸形的發展,在高毛利潤的背景下誰都感覺有錢賺,這種好日子應該快到頭了,隨著環保呼聲日益壯大,小公司可能會被迅速的淘汰,因為除了模仿,他們其實是沒有任何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絕非危言聳聽,那就是在國家倡導的節能減排導向下,一些沒實力、靠噱頭游離於塗料市場的小品牌小作坊,必將面臨洗牌的風險。

  2、環保乳膠漆必將大放異彩

  隨著國家對環保治理的日益嚴密,溶劑型塗料的生產和使用越來越不受歡迎,甚至很多地方開始限制或者禁止。然而,讓整個中國塗料行業全部停止生產溶劑型塗料應該不是一件現實的事情,但是溶劑型塗料生產和銷售會受到越來越嚴格的監管和限制應該是一件不爭的事實,日益嚴格的環保治理有可能是導致中小塗料企業大規模關閉的「利劍」。

  由此可見隨著隨著國家對環保治理的日益嚴密,環保塗料將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綜上所述,2017年乳膠漆市場將面臨著更加激烈的競爭,行業洗牌的風險加劇;同阿輝日益趨嚴的環保政策也必將促使乳膠漆行業向環保「轉型」。更多乳膠漆行業市場信息可查閱2017-2022年中國乳膠漆(I)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

更多乳膠漆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乳膠漆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