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養殖是利用無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庫、江河及天然餌料,或者運用生態技術措施,改善養殖水質和生態環境,按照特定的養殖模式進行增殖、養殖,投放無公害飼料,也不施肥、灑藥,目標是生產出無公害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生態養殖的畜禽產品因其品質高、口感好而備受消費者歡迎,產品供不應求。
生態養殖行業定義
據生態養殖行業分析及市場研究報告分析,生態養殖簡稱ECO,ECO是Eco-breeding的縮寫,指根據不同養殖生物間的共生互補原理, 利用自然界物質循環系統,在一定的養殖空間和區域內,通過相應的技術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環境中共同生長,實現保持生態平衡、提高養殖效益的一種養殖方式。
生態養殖行業途徑分類
立體養殖模式
立體養殖能夠促進農業的生態化發展,實現挖潛降耗、降低污染的目的,有利於保護生態環境。如:「雞———豬———蠅蛆———雞、豬」模式,即是以雞糞餵豬,豬糞養蠅蛆後肥田,蠅蛆制粉,含蛋白質高達63%,用來餵雞或豬,飼養效果與豆餅相同,更重要的是,蠅蛆含有甲殼素和抗菌肽,可以大幅度提高豬、雞的抗病力。這種模式,既節省了飼料糧和日常藥物投入,又使雞糞作了無害化處理,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均十分明顯。與此相似的還有「雞———魚、藕」模式:架上養雞,架下魚池,池中養魚、植藕;「水禽———水產———水生飼料」模式:壩內水上養鵝鴨,水下養魚蝦,水中養浮萍,同時,壩上還可養豬雞;還有「豬———沼———果(林、草、菜、漁)等模式,都是非常好的立體養殖模式。
充分利用自然資源
家禽過了人工給溫期,就可以逐步將仔禽放養到果園、山林、草地或高稈作物地里,讓牛、羊、驢、雞、等牲畜自由採食青草、野菜、草籽、昆蟲。這种放歸自然的飼養方式,好處甚多:首先是減少了飼餵量,可以節省大量糧食;其次是能有效清除大田害蟲和雜草,達到生物除害的功效,減少人們的勞動強度和大田的藥物性投入;三是能增強家禽機體的抵抗力、激活免疫調節機制,家禽得病少,節約預防性用藥的資金投入;四是能大幅度提高禽肉、禽蛋的品質,生產出特別受人歡迎的綠色產品。有條件的地方,都可以利用灘涂、荒山等自然資源,建設生態養殖場所,以便生產出無污染、純天然或接近天然的綠色產品,同時還能從本質上提高動物的抗病能力,減少預防性藥物的投入。
積極使用活菌製劑
活菌製劑也叫微生態製劑,其中的有益菌在動物腸道內大量繁殖,使病原菌受到抑制而難以生存,產生一些多肽類抗菌物質和多種營養物質,如B族維生素、維生素K、類胡蘿蔔素、胺基酸、促生長因子等,抑制或殺死病原菌,促進動物的生長發育。更有積極意義的是,有益菌在腸道內還可產生多種消化酶,從而可以降低糞便中吲哚、硫化氫等有害氣體的濃度,使氨濃度降低70%以上,起到生物除臭的作用,對於改善養殖環境十分有利。使用活菌製劑有「三好」優點,即:安全性好,穩定性好,經濟性好,可以徹底消除使用抗菌藥物帶來的副作用,是發展生態養殖的重要途徑。
研究製成的動物微生態製劑,主要包括益生菌原液、益生元、合生元三類,可供選用的製劑主要有霹力牧25、第四代益生素、牛羊康肽、保禽肽、豬康肽、禽瘟康、EM、益生素、促菌生、調痢生、制菌靈、止痢靈、抗痢靈、抗痢寶、乳酶生等,可廣泛用於畜禽養殖。
更多生態養殖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生態養殖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