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社融規模增量達到6.17萬億,同比增9842億,市場預期54400億元,前值23682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增加3.98萬億,為單月統計的高點。1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43.1萬億元,同比增長9.8%,市場預期9.4%,前值9.0%,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個和0.4個百分點。
市場人士表示,本輪鐵礦石價格持續上漲過程中,下游需求並沒有明顯好轉。從去年12月份到現在,日均鐵水產量大幅低於往年同期水平。鐵礦石價格達到150美元/噸後,明顯與供需基本面有非常大的偏離。
截至18日,鐵礦價格較上周五大幅下跌,跌幅在30元左右,現貨市場交投情況冷清。18日連鐵價格早盤低開,全天持綠震盪運行,截至收盤,連鐵下跌6.84%。期貨價格跳水,市場投機情緒受挫,現貨成交情況不佳。
價格:本周鋼材價格下跌。本周20mm HRB400 材質螺紋價格為4850 元/噸,較上周環比-1.8%,熱軋3.0mm 價格為4960 元/噸,較上周環比-3.9%。本周原材料價格下跌。本周港口鐵礦石價格與上周相比下跌;焦炭價格與上周相比持平;廢鋼價格與上周相比下跌。
利潤:本周螺紋鋼利潤走高。長流程方面,測算本周行業螺紋鋼、熱軋和冷軋噸毛利分別環比前一周+131 元/噸,+23 元/噸和+128 元/噸。短流程方面,本周電爐鋼利潤環比前一周下滑。
從供需角度而言,當前鐵礦石市場並不存在明顯的供需缺口;從估值角度而言,當前鐵礦石價格仍遠高於主流礦山成本,存在高估嫌疑。
此外目前港口鐵礦石庫存仍較高,截止2月18日,45港進口鐵礦庫存環比增加163.64萬噸至1.5億噸。由於受春節假期影響,鋼廠補庫減少,港口庫存出現累積,後期港口庫存有望以每月1000萬噸的速度下降,直至回落至1.2億噸左右的水平。
預測:就消息面來看,發改委上次周兩次發布消息調查鐵礦市場,已經表明對近期鐵礦價格波動幅度較大情況高度重視,同時在冬奧會舉辦完畢之前,鋼廠開工情況受限,鐵礦需求大機率短期縮減。
短期看,由於宏觀層面管控趨嚴,市場投機情緒轉弱,預計鐵礦價格短期內偏弱震盪運行。
據報告大廳小編了解的信息,隨著江陰新港區15萬噸級散貨碼頭全面建成投入使用,2016年江陰巷口年均進口量得以大幅提升。據數據顯示,2016年江陰港年均單船進口量均值達5.69萬噸,全年進口鐵礦首超千萬噸。
據江陰檢驗檢疫局數據顯示,2016年江陰港進口鐵礦210批、重量累計1196萬噸、進口貨值6.04億美元,年度進口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創歷史新高。與2015年111批、514萬噸、2.99億美元相比,進口量增長132%,貨值增長102%。
2015-2016年進口鐵礦石江陰巷口統計
進口鐵礦主要來源國為澳大利亞、巴西和伊朗,其中由澳大利亞進口112批、728萬噸、3.57億美元,占據總量的6成。
2016年,江陰港年均單船進口量均值達5.69萬噸,較2015年4.63萬噸又上台階,其中進口澳礦單船卸貨量均值達6.5萬噸。靠泊船舶多為載貨量10萬噸以上級,經北侖、舟山等一線海港減載後進入江蘇口岸靠泊,其中最大到港船舶滿載量超20萬噸。
更多進口鐵礦行業數據可查閱2016-2021年中國進口鐵礦石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
「2013年有一輪長協礦到期,我們都調成了短期合同,到2014年底2015年年初,我們有第二輪到期,大的方針是減量,從長協的整體量上減讓了20%。」剛剛結束的2015冶金礦產品國際會議的一個閉門會上,首鋼國際相關負責人如是介紹。
所謂長協礦,是國內鋼廠與國外礦山經過談判確定的價格協議,特點是價格固定、合同期長。在鐵礦石價格上升時期,長協礦除了可以穩定礦價外,還能保障鋼廠的貨源從而利於生產。
不過,隨著鐵礦石價格的接連下跌,手握長協礦的這些鋼廠們,一個迴避不了的局面是,在鐵礦石價格步入下行通道中,鋼廠前期購置的高價礦經過一個生產周期生產出的鋼材,與當期價格相比虧損明顯。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進口鐵礦石產業市場運行暨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數據顯示,目前普氏指數已經下滑到54美元/噸,但由於階段性噸鋼礦價下降額度小於鋼價下降額度,以2015年1~2月份為例,噸鋼礦價下降了100元,而鋼價下降300元以上,同時受環保等硬性成本上升影響,國內重點鋼企一季度將出現總體虧損。
首鋼方面希望看到,通過縮減長協礦的訂單量和縮短長協合同期限,可以緩解礦價下跌帶來的成本約束。
記者從上述閉門會上了解到,對於進口鐵礦石動輒上千萬噸的鋼企來說,礦價浮動1美元意味著幾千萬甚至上億元的成本波動,而擺在鋼廠面前的是,目前現貨市場貨量比較多,不簽長協礦也能拿到礦。因此持首鋼這種做法的鋼廠有很多,民營鋼廠的表現尤為明顯。
據河北縱橫鋼鐵的一位參會代表稱,旗下的中鐵裝備2014年鋼鐵產量1000萬噸,所用鐵礦石几乎全部為外礦,但長協礦還不到10%;河北敬業集團方面也表示,進口礦中長協礦占比很少,同樣不到10%,主要是從貿易商手中採購。
其他國有鋼廠同樣有類似計劃,「包鋼也會從海外多進口一些礦,原來的進口礦多是長協,後面也不計劃增加長協礦,多從現貨市場採購。」一位包鋼集團的參會代表如是向記者稱。
另外,馬鋼2014年進口鐵礦石大概1600萬噸,在鐵礦石採購上一般是長協礦占70%,現貨礦占30%,用料結構在近幾年都沒有大的調整。但隨著長協礦陸續到期,這家公司也開始尋求改變。「長協礦去年以來也有陸陸續續的到期,目前正在和供應商談判,長協礦這塊也減量了,有120多萬噸。」馬鋼一位管理層透露,減的主要是市場結合度比較差的,或者對方搭售的其他品位的礦石。
「在目前情況下,減少長協礦的量和合約期,可以給鋼企在處理礦品上更多的自由度,進行市場交易。」鞍鋼國貿相關負責人向記者等媒體說,目前幾大礦山跟幾大貿易商也在談長協,一些條款比給鋼廠的還靈活,「我們也想至少跟貿易商一樣取得比較靈活的條款,幾大礦山實際上也在增加現貨市場的投放,與過去比,它們不是特別依賴鋼廠」。
除了縮減長協礦,增加現貨礦,目前的鋼鐵企業已經不敢留太多原料庫存了。
「我們的庫存由以前的一個月或者一個半月的存量降低到目前的兩周以內,這對降低成本以及資金占有量效果明顯,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組織好現貨採購,保證生產的需要。」鞍鋼方面如是說。
而河北鋼鐵集團、馬鋼等鋼廠的庫存周期也比較低,一般維持在20天左右,河北敬業集團的庫存周期甚至降到了7天以內,目的均是為了避免鐵礦石價格暴跌的時候給企業帶來的風險。
不過,儘管國內鋼廠有意在減少長協礦影響,但高度依賴進口礦的局面並未改變。中鋼協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進口鐵礦石量為9.33億噸,同比增長13.8%,對外依存度進一步提高到78.5%,同比提高9.7個百分點,而冶金規劃研究院給出的分析是,2015年我國進口鐵礦石數量仍會增加,預計將達到約9.8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