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網絡的發展以1987年通過中國學術網CANET向世界發出第一封E-mail為標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形成了四大主流網絡體系。即:中科院的科學技術網CSTNET;國家教育部的教育和科研網CERNET;原郵電部的CHINANET和原電子部的金橋網CHINAGBN。
網絡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可以大略地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1987—1993年,也是研究試驗階段。在此期間中國一些科研部門和高等院校開始研究網絡技術,並開展了科研課題和科技合作工作,但這個階段的網絡應用僅限於小範圍內的電子郵件服務。
第二階段為1994年至1996年,同樣是起步階段。1994年4月,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絡工程進入網絡,從此中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有網絡t的國家。之後,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個Internet網絡項目在全國範圍相繼啟動。網絡開始進入公眾生活,並在中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至1996年底,中國網絡用戶數已達20萬,利用網絡開展的業務與應用逐步增多。
第三階段從1997年至今,是網絡在我國發展最為快速的階段。國內網絡用戶數97年以後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長速度。增長到今天,上網用戶已超過1000萬。據中國網絡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9年10月30日,我國上網用戶總人數為 5.3億人。這一數字比年初增長了890萬人,與2002年同期相比則增加了2220萬人。
中國有五家具有獨立國際出入口線路的商用性網絡骨幹單位,還有面向教育、科技、經貿等領域的非營利性網絡骨幹單位。有600多家網絡接入服務提供商(ISP),其中跨省經營的有140家。
隨著網絡基礎的改善、用戶接入方面新技術的採用、接入方式的多樣化和運營商服務能力的提高,接入網速率慢形成的瓶頸問題將會得到進一步改善,上網速度將會更快,從而促進更多的應用在網上實現。
更多行業資訊可查詢《網絡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更多網絡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網絡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