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有遊樂園2000餘家,年營業收入達到200億元,行業投資已接近1800億元。2015年上半年遊樂設備製造廠家已達229家,行業產值規模已經達到221.09億元。以下是筆者對遊樂園行業分析的詳細介紹。
通過對遊樂園行業分析得知目前,我國有遊樂設備製造企業主要分布在廣東、江蘇、浙江、福建等地。其中,中山市港口鎮、廣州市番禺區是目前國內遊戲、遊藝設備最大的生產基地,兩個區域集群內,企業自主研發製造的遊戲、遊藝設備超過全國總量的60%,2014年總產值超過400億元。在這400億元里,中山港口的企業占10%。中山市是中國遊樂設備產業的發源地和主產區,產業規模比較大,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並具有相當國際競爭力。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山市遊樂設備產業經歷了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發展過程,己成為中國遊樂產業的風向標,是全國乃至亞洲。
遊樂園行業在室內發展的商機
但在城市中,秋冬的霧霾、大風,春天的柳絮以及夏天的烈日時常會阻擋人們外出遊玩的腳步,作為以室內空間為主要場景的生活空間,即便不是所有的購物中心都安裝了可以除霾淨化空氣的新風系統,中央空調至少可以保證冬暖夏涼的舒適感,商場逐漸成為家長們外出的首選。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中國每年0-14歲人口數量規模呈現上升趨勢, 據新思界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兒童室內遊樂園行業全面市場調研報告》中顯示,有80%的家庭中,孩子的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30%-50%。作為家長,「80後」「90後」正在成為消費的主體,他們的消費觀念相比上一輩更加隨性,育兒觀念也更偏向於精細化,對生活品質也有更高的追求,而這正是商場的機會。
圍繞著孩子這個消費群體,購物中心也樂於不斷更新,儘可能囊括更多的消費場景。很多購物中心也觀察到了兒童業態的價值,研究報告中顯示,兒童業態在購物中心的占比在2011年左右為5%,到2015年上升至15%,而最近一年,增速還在加快。
在2016年購物中心兒童消費業態品牌榜中,占比最高的是樂園和零售這兩種業態,前者為購物中心帶來了增量客流,這是其他業態不能解決的,但在2010年前後,全國能為兒童樂園提供場地的購物中心不到20家。如今,越來越多的購物中心已經嗅到這個絕好的商機。對於兒童樂園來說,進入一個好的購物中心,意味著每個月可以獲得30-40萬的收入,每年利潤近百萬元。
室內遊樂園同質化嚴重
但目前國內主要的室內樂園,設計內容大多是模仿或直接引入日本和韓國的主題樂園IP,大多以傳統攀爬球池和軟體設施為主,是很容易被複製的模式,同質化也是目前兒童體驗業態面臨的一個挑戰。
悠遊堂、永旺幻想等主題樂園品牌則早早地開始了差異化競爭的布局,悠遊堂在傳統的遊樂設備上,又增加了零售、手工課和水吧等項目,將單體遊樂場門店升級成了綜合型門店。
通過對遊樂園行業分析得知當越來越多的購物中心開始重視布局兒童業態,室內遊樂園差異化競爭的壓力不斷加大,兒童室內遊樂園行業的發展,在機遇中仍然充滿挑戰。以上便是筆者對遊樂園行業分析的詳細介紹了。
更多遊樂園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遊樂園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