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來,語音識別技術取得顯著進步,開始從實驗室走向市場。人們預計,未來10年內,語音識別技術將進入工業、家電、通信、汽車電子、醫療、家庭服務、消費電子產品等各個領域。 下面進行語音識別行業分析。
作為語音識別的前提與基礎,語音信號的預處理過程至關重要。在最終進行模板匹配的時候,是將輸入語音信號的特徵參數同模板庫中的特徵參數進行對比,因此,只有在預處理階段得到能夠表徵語音信號本質特徵的特徵參數,才能夠將這些特徵參數進行匹配進行識別率高的語音識別。
通過對語音識別行業分析,在區域分布上,國內語音識別的公司大都集中在北京,22家中有12家總部位於北京,占比54.5%。如此高的集中度,跟北京濃厚的科研氛圍分不開。其中,中科院對於國內語音識別技術的影響最為深遠,作為國內語音識別行業領頭羊的科大訊飛,雖然總部在合肥,但也是與中科院聲學所、中國科大共同創立的一家企業。
雖然語音識別技術的突破是廣大用戶的福音,但是對於行業內的小公司來說,並不是好消息。因為語音識別屬於技術密集型產業,行業格局已基本穩定,所以像搜狗、訊飛一類大公司的技術突破對小公司核心競爭力的衝擊就更加強烈。而且在資本寒冬的環境下,行業里的「馬太效應」更加明顯。由此可推測,語音識別行業高速增長的紅利期已經過去,格局基本形成,規模小的團隊在技術上難有創新和突破。
通過對語音識別行業分析,語音識別產業的增長主要靠滲透率的提升和應用的突破:語音助手、語音輸入、語音搜索是語音識別的主要應用方式,目前滲透率正快速上升。美國目前的手機語音助手使用比例已經從2013年的30%左右快速攀升至2015年的60%以上,滲透率快速提升一倍以上。
谷歌的語音搜索量較2008年增加35倍以上,較2010年增加7倍以上。隨著語音識別近年來的突破性進展,相關商業應用已經展開。2014年,全球智能語音市場規模整體達到45.6億美元,與2013年的33.7億美元同比增長35.3%。2015年,全球智能語音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61.9億美元,較2014年增長35.7%。
未來的語音識別市場,預計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參與,以後語音識別的性能可能更多的體現在前端技術和語義理解上。機器要與人自然交流,當然就不能重複手機這套語音對話規則,必然就要考慮到用戶說話的環境、周圍環境的噪音、用戶發音不準或者方言等等諸多因素,這就要求前端技術更加精準的模擬人體結構,仿真出機器人聽覺系統,以實現解放雙手自由對話的目的。以上便是語音識別行業分析的所有內容了。
更多語音識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語音識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