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助聽器它通過放大聲音並提供清晰的音頻信號,幫助用戶更好地聽到和理解周圍的聲音。助聽器市場在全球範圍內分布廣泛,主要地區包括北美、歐洲、亞太地區和其他地區。
市場規模: 助聽器市場規模在過去幾年裡持續增長。根據數據,全球助聽器市場規模在2019年達到了21.7億美元,並預計到2027年將增長至37.8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7.6%。這表明助聽器市場具有很大的增長潛力。
人口老齡化: 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助聽器市場面臨著巨大的機遇。老年人群體是助聽器市場的主要消費者,他們對助聽器的需求不斷增加。根據助聽器市場前景數據,全球約有5%的人口(約4660萬人)患有中度至重度聽力損失,其中絕大多數是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
市場競爭: 助聽器市場存在著一些主要的競爭參與者,包括丹麥威達(Widex)、費森尤斯(Phonak)、西門子(Siemens)和斯塔福德(Starkey)等品牌。這些品牌在市場上占據了一定的份額,並通過創新產品、廣告宣傳和渠道拓展來保持競爭優勢。此外,一些新興的助聽器品牌也開始湧現,它們通過創新設計和營銷策略來吸引更多的用戶。
價格和可及性: 助聽器的價格是一個市場面臨的挑戰。目前,一些高端助聽器的價格較高,許多人無法承擔。然而,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競爭的加劇,一些經濟實惠的助聽器也開始出現,使得更多人能夠獲得助聽器的幫助。
人口老齡化: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聽力損失問題將會更加普遍。根據數據,全球超過5億人患有中度或重度聽力損失。這意味著助聽器市場有很大的增長空間,特別是在已開發國家和地區。
技術進步:助聽器技術不斷創新,為用戶提供更好的聽覺體驗。助聽器市場前景指出,數位訊號處理技術、降噪技術、無線連接等技術的應用,使得助聽器的性能和功能得到了顯著提升。這些技術的應用,使得助聽器變得更加智能化、便攜化和舒適化,有助於提高用戶的滿意度。
政策支持: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政府都在積極推動助聽器市場的發展。例如,美國政府通過《醫療保險改革法案》將助聽器列為醫保範圍內的設備,這為助聽器市場帶來了巨大的機遇。類似的政策支持也可以促進其他國家和地區助聽器市場的發展。
總體而言,助聽器市場在不斷發展壯大,受益於人口老齡化和技術創新。隨著對助聽器需求的增加和價格的下降,助聽器市場有望繼續保持穩健增長。同時,政府、醫療機構和社會組織也在推動助聽器的普及,提高助聽器的可及性和使用率。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助聽器是一種電子設備,旨在幫助有聽力損失的人改善聽覺功能。隨著人口老齡化和聽力損失問題的不斷加劇,助聽器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市場規模:全球助聽器市場規模在2022年達到了21.7億美元,預計到2027年將增長至37.8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7.6%。這表明助聽器市場具有很大的增長潛力。
市場份額: 目前,助聽器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包括丹麥威達(Widex)、費森尤斯(Phonak)、西門子(Siemens)和斯塔福德(Starkey)等品牌。這些品牌占據了市場的大部分份額,但是一些新興品牌也在不斷崛起。此外,一些網際網路公司也開始涉足助聽器市場,通過在線銷售和定製服務來吸引用戶。
市場地區:目前,北美地區是全球助聽器市場的最大市場,其次是歐洲和亞太地區。助聽器市場規模指出,這些地區的市場規模較大,消費者對助聽器的需求也較高。未來,隨著亞太地區老齡化程度的加劇,該地區的助聽器市場有望迎來更快速的增長。
市場挑戰: 助聽器市場的主要挑戰之一是價格問題。目前,助聽器價格較高,許多人無法承擔。此外,一些用戶對助聽器的使用感到尷尬或不適應,這也限制了助聽器市場的發展。
智能化和數位化: 助聽器正朝著更智能化和數位化的方向發展。隨著技術的進步,助聽器現在具備更多的智能功能,如自動適應環境、語音識別、語音控制和遠程調整等。助聽器還可以與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其他設備進行無線連接,提供更便捷的操作和個性化的聽力體驗。
小型化和隱蔽性: 助聽器設計正朝著更小型化和隱蔽性的方向發展。現代助聽器越來越小巧輕便,可以完全或幾乎隱藏在耳朵中,減少對外界的注意和社會障礙。這種小型化設計使得助聽器更加舒適,並滿足用戶對外觀的要求。
個性化和定製化: 助聽器市場越來越注重個性化和定製化的需求。每個人的聽力狀況和偏好都不同,因此助聽器製造商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定製化的解決方案。通過使用先進的測試和評估技術,助聽器可以根據個體的聽力特點進行調整和優化,以提供更好的聽力效果。
在線銷售和遠程調整: 網際網路的發展使得助聽器的在線銷售和遠程調整成為可能。越來越多的助聽器品牌提供在線購買選項,並通過遠程調整和遠程支持服務幫助用戶解決問題。這種趨勢使得購買和使用助聽器更加便捷,尤其對於那些居住在偏遠地區或行動不便的人來說。
健康監測和生物傳感技術: 助聽器不僅用於改善聽力,還可以用於健康監測和生物傳感。一些助聽器已經集成了心率監測、步數計數和睡眠跟蹤等功能,以提供全面的健康數據。此外,一些助聽器還可以檢測並報告其他生理指標,如血壓、血糖和體溫等。這種多功能性將助聽器從單一的聽力輔助設備轉變為綜合的健康管理工具。
綜合來看,助聽器市場正朝著智能化、小型化、個性化和在線化的方向發展。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用戶需求的不斷變化,助聽器將繼續適應新的趨勢,並提供更好的聽力解決方案。
2016年中國助聽器十大品牌排名:
PHONAK峰力(索諾瓦聽力技術(上海)有限公司)
全球知名的聽力補償解決方案提供商,在兒童助聽器及無線聆聽系統方面享有極高聲譽,索諾瓦聽力技術(上海)有限公司
Resound瑞聲達(瑞聲達聽力設備貿易(上海)有限公司)
全球領先的助聽器及聽力診斷儀器專業製造商,世界知名的丹麥助聽器品牌,瑞聲達聽力設備貿易(上海)有限公司
Oticon奧迪康(奧迪康(上海)聽力技術有限公司)
於1904年丹麥,全球著名的高品質助聽產品研發生產製造商,奧迪康(上海)聽力技術有限公司
SIEMENS西門子助聽器(西萬拓聽力技術(蘇州)有限公司)
西萬拓旗下,世界著名助聽器品牌,全球首款盒式助聽器發明者,創新型聽力設備領先者,西萬拓聽力技術(蘇州)有限公司
Starkey斯達克(斯達克聽力技術(蘇州)有限公司)
1967誕生於美國,定製式助聽器領域的知名企業,專業性全品牌助聽器,斯達克聽力技術(蘇州)有限公司
Unitron優利康(索諾瓦聽力技術(上海)有限公司)
創於1964年加拿大,SONOVA集團旗下,國際知名助聽器品牌,發展快速的助聽器製造商,索諾瓦聽力技術(上海)有限公司
Widex唯聽(唯聽助聽器(上海)有限公司)
於1956年丹麥,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高科技助聽器開發商和生產商,十大助聽器品牌,唯聽助聽器(上海)有限公司
Austar歐仕達(歐仕達聽力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世界知名助聽器製造商,集助聽器產品/聽力設備/助聽器生產為一體的大型廠家,歐仕達聽力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LISOUND麗聲(麗聲助聽器(福州)有限公司)
中國較大的定製耳內/耳道/隱形深耳道式助聽器生產基地,國內較早的助聽器生產企業,麗聲助聽器(福州)有限公司
Bernafon博瑞峰(奧迪康(上海)聽力技術有限公司)
創於1946年瑞士,丹麥WDH集團旗下,全球著名助聽器生產商,行業內首創無限通道技術,奧迪康(上海)聽力技術有限公司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助聽器按種類可以分為耳道式助聽器、耳內式助聽器等。近些年來,隨著人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全球助聽器市場需求穩步增長,以下是2022年助聽器行業競爭分析。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國內存在大量對價格敏感、收入較低的聽障老年人群,助聽器有較大的市場需求空間,整體市場規模增長迅速。助聽器行業競爭分析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助聽器表觀消費量為480.9 萬個,2021年增至1363.4萬個。
業內人士指出,我國本土助聽器企業起步較晚,隨著國外各大品牌的進入和市場推廣,我國助聽器市場的需求逐步被激發,近年來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
我國助聽器按照價格劃分,主要可以分為三個檔次:經濟型、中端和高端。助聽器行業競爭分析指出,其中最便宜的經濟型助聽器單耳價格基本都在1000元以內,但這類助聽器一般不具備定製化功能,多為傳統老式助聽器;中端助聽器單只價格大概在2000-9000元左右;高端助聽器單只價格則多在1萬元以上,多為國際助聽器品牌,其產品技術含量較高、性能較好。
我國助聽器行業90%左右的市場被國外5大聽力集團(SONOVA瑞士索諾瓦聽力集團、西萬拓聽力集團、GN hearing丹麥瑞聲達聽力集團、STARKEY美國斯達克聽力集團、William DemantW.D.H 聽力集團)占據,剩下的10%市場份額被本土品牌所分割。
歐仕達聽力科技(廈門)有限公司:隸屬於新加坡AUSTAR集團,國產品牌銷量位列第一。助聽器行業競爭分析指出,其產品的主打特色是大功率定製機,助聽器音質來講音色洪亮。全數字助聽器整體定價較低,屬於性價比比較好的一個品牌,主要面向對象為老年人。
錦好醫療:是一家集助聽器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瞪羚企業。先後與德國健康生活用品領導品牌Beurer、美國零售藥店巨頭CVS、法國商超巨頭家樂福、日本商超永旺、印度醫藥巨頭Apollo等建立合作關係,業務遍及歐美、南美、中東、南亞等80多個國家。
目前,我國的聽力輔助設備市場還是由進口產品主導,目前全球有六大助聽器品牌,分別是德國西門子(現為西嘉)、瑞士峰力(Phonak)、丹麥瑞聲達(GNResound)、丹麥奧迪康(Oticon)、丹麥唯聽(WIDEX)、美國斯達克(Starkey),這幾家企業都已經進入我國市場了,目前國外品牌就占據了我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助聽器市場份額。
綜合來看,我國本土助聽器企業競爭力與國際助聽器企業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有產品種類不夠多,產品性能比較差,用戶體驗效果不佳等。
以上就是2022年助聽器行業競爭分析的大致介紹了,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