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行業市場競爭分析報告主要分析要點包括:
1)理財行業內部的競爭。導致行業內部競爭加劇的原因可能有下述幾種:
一是行業增長緩慢,對市場份額的爭奪激烈;二是競爭者數量較多,競爭力量大抵相當;
三是競爭對手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大致相同,或者只少體現不出明顯差異;
四是某些企業為了規模經濟的利益,擴大生產規模,市場均勢被打破,產品大量過剩,企業開始訴諸於削價競銷。
2)理財行業顧客的議價能力。行業顧客可能是行業產品的消費者或用戶,也可能是商品買主。顧客的議價能力表現在能否促使賣方降低價格,提高產品質量或提供更好的服務。
3)理財行業供貨廠商的議價能力,表現在供貨廠商能否有效地促使買方接受更高的價格、更早的付款時間或更可靠的付款方式。
4)理財行業潛在競爭對手的威脅,潛在競爭對手指那些可能進入行業參與競爭的企業,它們將帶來新的生產能力,分享已有的資源和市場份額,結果是行業生產成本上升,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售價下降,行業利潤減少。
5)理財行業替代產品的壓力,是指具有相同功能,或能滿足同樣需求從而可以相互替代的產品競爭壓力。
理財行業市場競爭分析報告是分析理財行業市場競爭狀態的研究成果。市場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從各自的利益出發,為取得較好的產銷條件、獲得更多的市場資源而競爭。通過競爭,實現企業的優勝劣汰,進而實現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研究理財行業市場競爭情況,有助於理財行業內的企業認識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並掌握自身在理財行業內的競爭地位以及競爭對手情況,為制定有效的市場競爭策略提供依據。
中信建投研報表示,展望未來,理財子公司參與定增市場將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一方面,隨著經驗積累和能力建設,參與深度和廣度將不斷提升,從單純的財務投資向戰略投資延伸;另一方面,產品形態將更加豐富,可能出現與ESG主題、科技創新等國家戰略相結合的特色定增產品。同時,數位化技術應用將更加廣泛,如運用人工智慧輔助定增項目篩選和定價決策,提高投資效率和精準度。這些趨勢共同預示著理財資金將成為定增市場中日益重要的參與者,對優化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促進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中信證券研報稱,根據我們測算,2025年7月末,銀行理財規模環比超預期增長約2萬億元至32.67萬億元,主要緣於三年期高利率存款集中到期引發的存款再配置,以及存款利率降幅快於理財收益率降幅,抬升了理財產品的相對吸引力。非銀存款高增與理財規模增長有較大關係,由於增量資金多為現金理財和短期固收產品,配置存款的規模較大,預計至少在8000億以上。結構上,現金類貢獻較低,「固收+」成為黑馬,映射市場風險偏好提升。8月理財規模有望突破33萬億,預計全年理財規模有望達到33.5萬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