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截至2025年6月末,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延續穩健增長態勢,全行業存續規模達30.67萬億元,較年初增長4.54%,首次突破30萬億元大關。其中,理財公司作為核心力量,市場份額升至89.61%,但內部發展呈現顯著分化;與此同時,在利率下行背景下,理財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降至2.12%,卻仍吸引超千萬新增投資者入場。這一系列數據折射出當前中國理財市場在規模擴張、結構轉型與風險偏好變化中的多重趨勢,並為未來產業布局提供了重要參考。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理財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截至2025年6月末,全國銀行及理財公司存續理財產品4.18萬隻,總規模達30.67萬億元,較年初增長超萬億。其中,理財公司主導地位進一步強化:32家機構管理規模達27.48萬億元,占全市場比例升至89.61%,同比提升近1.8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是,行業內部出現顯著分化。部分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增速放緩,如某股份行理財子公司存續規模僅增長1.9%;而恆豐理財、蘇銀理財等區域機構則實現超25%的高增長,凸顯差異化競爭策略的重要性。與此同時,未持牌城農商行加速退出市場,其存續產品規模同比下降24%,部分銀行甚至清零理財業務,折射出監管對行業集中化發展的持續推動。
從產品結構看,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仍是核心支柱。截至6月末,此類產品規模達29.81萬億元,占比超97%,但增速趨緩且分化明顯:現金管理類理財因收益率下滑(上半年平均年化僅1.54%),規模半年減少9000億元;剔除現金類產品後,固收類資產(如債券)憑藉票息與價格波動的雙重收益支撐,規模逆勢增長1.6萬億元,成為市場主要增量來源。
相比之下,含權益類資產的產品發展仍顯滯後。混合類產品存續規模僅7700億元,占比2.5%;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不足3%,且較去年末微降。儘管監管多次鼓勵中長期資金入市,但當前理財投資者風險偏好以穩健型為主(占34%),疊加股市波動加劇,權益類產品擴容仍需突破投研能力與客戶教育的雙重瓶頸。
在利率市場化深化背景下,理財產品收益率較去年下降0.53個百分點至2.12%,但仍以「超額收益」吸引資金流入。截至6月末,理財投資者總數達1.36億人,半年淨增超千萬,增量接近全年水平;其中機構投資者數量增長11.7%,顯示企業及金融機構對中長期資產配置需求的上升。
從風險偏好看,保守型(一級)與進取型(五級)投資者占比同步提升,反映市場在低利率環境中呈現「兩端化」特徵:保守者傾向保留流動性,而部分高淨值客戶則通過理財渠道探索更高收益機會。這一趨勢或推動行業加快產品創新,例如開發差異化策略的固收+、ESG主題等細分品類。
當前政策明確引導「無牌機構有序退出」,未持牌城農商行存續規模同比減少16.5%,部分銀行通過代銷合作轉型。與此同時,頭部理財公司依託投研優勢持續擴大市場份額,而中小機構則需聚焦區域特色或細分領域尋求突破。
展望未來,理財產業布局將圍繞三大主線展開:一是強化固收類產品的收益穩定性管理;二是探索權益資產的配置策略與風險對沖工具創新;三是通過數位化渠道進一步下沉個人投資者服務,並推動機構投資者定製化產品發展。隨著市場集中度提升與客戶需求分化,具備全鏈條投研能力及合規風控體系的機構有望占據主導地位。
2025年上半年中國理財市場在規模擴張、結構轉型與投資者增長中呈現多維動態特徵:行業集中度持續上升倒逼中小機構調整定位;固收類資產仍為壓艙石,權益類產品發展需突破投研瓶頸;而投資者風險偏好的「兩端化」則要求產業布局兼顧穩健性與創新性。未來,在監管推動與市場選擇雙重作用下,理財產業將加速向專業化、差異化方向演進,同時面對利率波動加劇帶來的長期挑戰。
更多理財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理財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