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隨著金融市場的深化改革,銀行理財子公司在權益市場中的參與度顯著提升。其中,通過直接參與IPO網下打新成為其增厚收益的重要策略之一。本文聚焦2025年A股IPO市場動態,結合典型企業的申購案例與理財產品的投資表現,分析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戰略布局及未來趨勢。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理財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自2024年起,監管機構修訂《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允許銀行理財產品作為A類投資者直接參與IPO網下申購。這一政策顯著提升了理財子公司在權益市場的參與深度。以江陰華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新精科」)的主板上市項目為例,寧銀理財管理的兩隻混合類產品——「寧贏平衡增利國企紅利日開6號」和「寧贏個股臻選開放式產品1號」,均獲配811股,對應金額1.51萬元。此前,該機構已成功參與漢桑科技、天富龍、廣東建科等3個IPO項目的網下申購併完成配售。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8月,寧銀理財是年內參與A股IPO打新項目數量最多的銀行理財子公司之一。
A股新股的高溢價特性為理財產品提供了超額收益空間。Wind統計顯示,截至2024年8月28日,當年上市的67隻新股首日平均漲幅達239.67%。以寧銀理財參與的案例為例:漢桑科技、天富龍、廣東建科自上市至2024年8月底的區間漲幅分別達到126.74%、90.25%和411.59%,顯著高於同期市場平均水平。此外,其管理的產品近一年年化收益率也呈現亮眼表現——「寧贏平衡增利」產品達10.16%,「寧贏個股臻選」更高達31.43%。這一數據表明,通過「固收+打新」的策略,理財產品既能保持穩健底倉,又能捕捉權益市場的彈性收益。
儘管打新業務前景廣闊,但理財子公司仍面臨多重考驗。首先,投研能力需進一步強化以應對新股定價的複雜性;其次,產品風險控制機制需匹配投資者風險偏好,避免因權益波動引發贖回壓力。行業觀察人士指出,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可從三方面發力:一是加強行業研究與估值建模能力,提升報價精準度;二是設計差異化產品結構,如通過分層策略滿足不同客戶群體需求;三是強化投資者教育,引導市場理性看待打新收益的波動性。
而言,2025年銀行理財子公司的IPO打新實踐已成為其轉型的重要抓手。通過政策紅利與主動管理能力的結合,理財產品在增厚收益、優化資產配置結構方面的作用將持續顯現。未來,隨著權益市場生態完善及投研體系深化,此類投資策略有望成為理財業務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之一。
更多理財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理財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