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行業市場調查報告是運用科學的方法,有目的地、有系統地搜集、記錄、整理有關本田行業市場信息和資料,分析本田行業市場情況,了解本田行業市場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為本田行業投資決策或營銷決策提供客觀的、正確的資料。
本田行業市場調查報告包含的內容有:本田行業市場環境調查,包括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文化環境的調查;本田行業市場基本狀況的調查,主要包括市場規範,總體需求量,市場的動向,同行業的市場分布占有率等;有銷售可能性調查,包括現有和潛在用戶的人數及需求量,市場需求變化趨勢,本企業競爭對手的產品在市場上的占有率,擴大銷售的可能性和具體途徑等;還包括對本田行業消費者及消費需求、企業產品、產品價格、影響銷售的社會和自然因素、銷售渠道等開展調查。
本田行業市場調查報告採用直接調查與間接調查兩種研究方法:
1)直接調查法。通過對主要區域的本田行業國內外主要廠商、貿易商、下游需求廠商以及相關機構進行直接的電話交流與深度訪談,獲取本田行業相關產品市場中的原始數據與資料。
2)間接調查法。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以及所掌握歷史數據與二手資料,及時獲取關於中國本田行業的相關信息與動態數據。
本田行業市場調查報告通過一定的科學方法對市場的了解和把握,在調查活動中收集、整理、分析本田行業市場信息,掌握本田行業市場發展變化的規律和趨勢,為企業/投資者進行本田行業市場預測和決策提供可靠的數據和資料,從而幫助企業/投資者確立正確的發展戰略。
本田和日產日前宣布啟動合併談判。本田執行長三部敏宏周一在聯合記者會上表示,協同效應的全部效果恐要到 2030 年以後才能顯現,屆時必須增強與中國競爭對手抗衡的能力,否則將面臨「被打敗」的境地。分析師則質疑本田跟日產是否有那麼多時間,兩者目前面臨的最大障礙可能是車型陣容,且在電動車領域的競爭力都不是特別強大。晨星高級分析師Vincent Sun表示:「兩家公司都缺乏引人注目的電動車產品,合併後的公司仍將面臨新電動車款和技術研發的挑戰,要修復該業務恐要比預期花費更長的時間。」標準化的汽車平台將產生成本協同效應,但也需要時間來發展。
日產汽車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當地時間12月20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日產汽車尋求與本田汽車達成協議,這表明前者處於「恐慌模式」。「這是絕望之舉,」戈恩說,「這不是一項務實的交易,因為坦率地說,兩家公司之間很難找到協同效應。」本田本周早些時候證實該公司正在考慮各種選項,包括與日產合併、資本結盟或成立一家控股公司。戈恩表示,日產汽車和本田汽車在同一市場運營類似的品牌和產品。他對兩家公司合併的優勢表示懷疑。他認為是日本經濟產業省推動著本田推進交易。
標普發表報告指出,本田和日產之間的合併不會快速帶來收益,主因汽車製造商首先需要調整策略,而重疊的區域市場將限制銷售收益。報告表示,雖然潛在的交易將會組成價值540億美元的汽車公司,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公司,但對其信用前景的任何利好都將延遲出現。該機構補充稱,合併可能會對本田的獨立信用前景產生負面影響,而對日產則應產生正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