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理財產品市場衝擊大,我國理財產品行業走勢大幅波動。當下,銀行理財產品出現大規模淨值回撤,投資者遭受大幅虧損。在央行的流動性呵護下,2022年債券市場已經企穩,理財產品贖回高峰可能已經過去,但仍需要央行投放長期流動性化解市場結構性矛盾。
近期,多家上市銀行在三季報中披露了個人養老金業務情況。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個人養老金制度配套政策出台,養老理財將迎來更大發展機遇。10月31日,興銀安愉1號養老理財開售,這也是興銀理財首期養老理財產品。據產品說明書介紹,該產品計劃初始募集規模為50億元。「今天是首發,銷售挺火爆的,已連續給多個客戶發送了購買連結。」興業銀行北京某支行理財經理劉先生向記者表示,該產品屬於固定收益類PR2中低風險產品,期限為五年,業績比較基準為5.8%至8%。
費率方面,興銀安愉1號養老理財延續了養老理財產品的普惠性特徵,無認購費,提前贖回費、銷售服務費均為0,僅收取每年0.1%的投資管理費和0.01%的託管費。「該產品不收取超額收益報酬,具有相對優惠費率。」劉先生說。
2022-2027年中國理財產品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指出,截至10月31日,全市場存續的養老理財產品有48隻。從已發行產品來看,目前已發行的多數養老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在5.8%至8%之間,且淨值表現平穩。
光大理財旗下多隻養老理財產品2022年三季度投資報告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頤享陽光養老理財產品橙2026第1期理財產品淨值增長0.76%;頤享陽光養老理財產品橙2027第1期淨值增長0.47%;頤享陽光養老理財產品橙2028淨值增長1.54%。自成立以來,這三隻產品分別取得3.87%、3.67%、3.91%的淨值增長。
從近期的市場反饋來看,大家對養老理財產品的關注度非常高。尤其是新發行的產品,購買額度基本要靠搶,經常會提前售罄。就在2022年的8月和9月,農銀理財第一期、第二期養老理財產品均在募集期內提前售罄,額度分別為80億元和20億元。
有意思的是,諮詢養老理財產品的相關客戶群體,除了四五十歲的中青年人外,還有相當一部分的「90後」也躋身其中。在社交平台上,不少90後對自己的退休生活充滿期待:年輕時努力投資理財,儘早實現財富自由,退休後就好好享受,吃吃喝喝走遍四方。
然而,要想在退休後過上嚮往的生活,養老問題是重中之重。 目前,中國目前的養老養老保險體系包括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由政府主導的基本養老保險,也就是平日裡交的社保;第二支柱是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補充養老保險);第三支柱才是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個人可以通過金融手段來加強養老保障。
如今國內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與養老相關的理財需求也在進一步增長。2021年9月,養老理財產品正式開始試點,截至目前,包括工銀理財、招銀理財、光大理財在內的銀行系理財子公司,已累計發行49隻養老理財產品,募集金額超900億元。
首先與市場環境有關。2022年以來股市持續震盪調整,多數理財產品表現不佳,存款和現金類產品也受降息影響,收益率下滑。相比之下,養老理財產品設計上以中低風險、期限五年及以上的封閉式固收類產品為主,具有穩健性和長期性的特點。
除此之外,有購買過同類型產品的網友表示:看中了普惠的特點。這類產品的投資起點較低,一般都是1元起購,而且沒有認購費和銷售服務費,產品的管理費也非常低,約為0.1%,甚至還有部分機構提供免收管理費的服務。預期收益率在5%-8%之間,整體較為划算。
理財產品市場利率大幅上行,我國理財產品代表性產品淨值已經有所回升。然而,購買養老型理財產品也並非就可以高枕無憂。在目前已披露淨值表現的48支養老理財產品中,有部分產品的最新累計淨值跌破了「1」。而這類產品的資產配置多為混合類產品(與股票相關),近期受市場行情影響,養老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有所回落。
以上就是理財產品行業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更多理財產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理財產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