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全球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日益增加,建築行業正迎來一場深刻的變革。近年來,木竹混合建築技術因其在降低碳排放、節約資源和減少能耗方面的顯著優勢,逐漸成為行業焦點。4月18日,一場關於木竹混合建築關鍵技術與應用標準研究的開題會召開,標誌著這一領域的研究進入新階段。會議探討了木結構建築在國內推廣的難點與破局方向,為未來建築行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思路。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建築行業重點企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可行性評估報告》指出,建築行業作為碳排放的重要來源之一,亟需通過技術創新實現低碳轉型。木竹混合建築技術因其環保特性,成為推動行業綠色發展的關鍵。數據顯示,木結構建築在建造過程中可減少約30%的碳排放,同時木材作為可再生資源,能夠有效降低對傳統建材的依賴。然而,目前木結構建築在國內的推廣仍面臨設計規範、產業支撐、客戶認知等多重挑戰。
要實現木結構建築的廣泛應用,技術本土化與產業鏈協同至關重要。首先,需要研發適配國產木材的改性技術,建立標準化預製生產體系及產業化的施工營造體系。其次,產業鏈各環節需充分協同,從林業種植、加工製造到設計施工,形成完整的產業集群。此外,因地制宜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木結構建築,將傳統木結構建築文化與民族文化、鄉村文化、生態文化相結合,是推動這一技術落地的重要方向。
政策支持是推動木結構建築發展的關鍵因素。建議將木結構建築納入「雙碳」戰略,完善相關規範,並在容積率獎勵、企業稅收減免、消費者財稅優惠等方面提供支持。同時,政府可通過建立試點示範項目,如文旅地產、公共建築(如學校、養老院)等,提升社會對木結構建築的認知,鼓勵和推進其應用。目前,已有多個城市落地了相關核心技術成果,為後續推廣奠定了基礎。
未來建築行業的發展不僅關注建造過程,更注重建築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過運用產業化技術和數位化工具,打造綠色低碳、環境宜居的「新型全生命周期住宅」,已成為行業共識。在建造上,聚焦智能低碳建造;在交付運維上,應用智能化系統解決方案,是實現建築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路徑。
總結來看,木竹混合建築技術為建築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重要方向。然而,其在國內的推廣仍需政策支持、技術突破和產業鏈協同。通過政策推動、技術本土化、示範項目引領以及智能化管理,木結構建築有望在未來成為建築行業的主流選擇,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力量。
更多建築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建築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