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際紡織機械
製造業加速調整步伐,製造本土化、質量全球化、服務全面化、智慧財產權化是目前國際上先進的紡織機械製造企業發展的四大趨勢。這四大趨勢,對國內的紡織機械製造企業而言,不但是未來發展的方向,更會為自身帶來巨大的變化。
製造本土化
機械製造本土化已成為行業內的共識。隨著國內
紡織業的持續發展和巨大基礎,我國已成為國際上眾多紡織機械企業的製造新中心。如今已經有不少國際上知名的紡織機械製造企業在我國
投資建廠,如全球最大的紡織機械製造商瑞士蘇拉集團(Saurer)就在蘇州設立廠房。這些國際上的紡織機械製造企業中,不少已經實現了在中國的本土化,有的已基本形成了生產能力。
對我國本土的紡織機械製造企業而言,這些國際巨鱷的湧入,一方面為自身帶來了產品設計、製造和管理方面的經驗,提供了學習的機會,但另一方面,因為這些國際巨鱷有著成熟的管理體系和豐富的經驗,必然的構成了對企業自身的威脅和挑戰。面對這些國際上的巨鱷,我國本土的紡織機械製造企業是選擇被吞噬還是反過來捕鱷,這是擺在每個企業老總面前的一份考卷。
質量全球化
國際上一些先進的紡織機械企業為了增強其市場競爭力,已開始推出為用戶進行其註冊商標、標準的認證制度,確認用戶使用或維護的要求,同時為用戶提供使用其產品的質量保證,強化其質量和品牌上的優勢。反觀國內,我國有多少家本土企業可以為用戶進行商標註冊、標準認證等增值服務;有多少家企業可以為客戶提供使用自身產品的質量保證。絕大多數的企業為了提高短期的市場份額,拚命在成本上做文章,想以低價取勝,但是這種方法是一種短視。低價策略往往會影響產品的質量,最終損壞的是企業自身的發展。質量標準的全球化對紡織機械製造企業而言,是需要關注的重點。
服務全面化
國際上的一些知名製造企業已開始為客戶提供多方面的加強服務,在融資、工廠設計及安裝、培訓、試車、特殊工藝整合、自動控制與
工程承包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全球性和全天候的本地化服務。可能有很大一部分的國內紡織機械製造企業會覺得這種服務並不重要,或者是自身並不具備這方面能力。其實從國際上市場變化趨勢來看,市場競爭已從單純的產品競爭逐步轉化為服務競爭。紡織機械製造企業的發展方向將是如何延伸客戶服務。
智慧財產權化
決定企業發展的因素已不局限於單純的產品質量,而圍繞智慧財產權進行的競爭,也已成為競爭的主體。國際先進紡織機械生產企業不但加強了專利的申請和註冊,而且加強了維權行動。雖然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國內大部分紡織機械製造企業自身的產權意識並不強烈,有些企業對國內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是夠了,但是國際上卻沒有這方面意識,往往具有先進性的反而被他人搶注。加強智慧財產權意識是未來紡織機械企業的重中之重。
更多紡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紡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