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車輛行業分析報告 >> 一季度車企業績黯淡,行業或將迎來調整期

一季度車企業績黯淡,行業或將迎來調整期

2011-05-10 14:07:0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中國汽車業在經過前兩年的高速增長之後,正在迎來一個行業調整期。

已經公布第一季度業績的上市車企情況,為今年我國車市的低迷運行態勢提供了最好的證明。和去年同期動輒翻番式的大幅度增長相比,今年第一季度車企的業績除了少數幾家企業之外,普遍表現不理想,不少車企的業績出現同比大幅下滑。

業績黯淡

對於習慣了業績大幅增長的汽車行業來說,今年的第一季度財報業績,顯得過於黯淡。

從乘用車的情況來看,自主品牌或者以自主品牌為主的汽車企業的業績下滑較大,顯示出業績最早受到今年車市低迷的衝擊。而以合資品牌為主的車企相對下滑幅度較小,甚至依然處於同比增長的態勢之中。

銷量構成中主要以自主品牌為主的長安汽車今年第一季度出現營業收入、淨利潤同時下降。其中,第一季度淨利潤從上年同期的7.96億元下降至7.223億元,同比下滑9.26%。而其在去年同期淨利潤曾大幅增長25倍以上。

一汽轎車第一季度淨利潤同比下滑幅度更大,其間實現淨利潤3.915億元,與上年同期的7.011億元相比,減少了44%。同處一汽系的一汽夏利,其下滑幅度更高達75.66%。

去年增長勢頭良好的廣汽長豐也出現虧損,其一季報顯示,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751.62萬元,同比大幅下降129.72%。

而東風汽車發布的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今年前三個月實現營業總收入54.3億元,同比增長19.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9億元,同比增長2.17%。

依舊處於重組進程之中的上海汽車,今年一季度的利潤45億元,同比增長達56%。

和乘用車相比,商用車企業的表現也同樣不理想。福田汽車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36億元,同比下降15.88%,去年同期的淨利潤增長幅度高達170%。中國重汽第一季度歸屬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從去年同期的1.74億元降至本季度的0.93億元,同比下降達46.14%。

中信證券首席汽車分析師李春波在接受採訪時認為,由於一汽集團自主品牌建設進入蓄力期,發動機、變速箱、整車等重大項目密集投資,使固定成本上升,成本上升導致盈利能力下滑,還包括該公司會計政策變更之後,去年同期業績並未調整導致的基數原因以及今年一季度折舊攤銷增加、原材料價格上漲等疊加因素導致利潤下滑嚴重。

而一汽轎車銷售公司市場部人士認為,一季度產銷增幅均高於車市整體水平,說明公司發展良好。不過他也承認,利潤下滑的原因還可能是因為產品結構出現問題,利潤較高的中高級車奔騰B70銷售較少,而低一級別的B50賣得更多,占總銷量比重較去年同期更大,因此整體利潤比去年低。

後續壓力更大

去年同期車市的增長也使車企的利潤相對較高,而今年銷量增長的放緩,直接影響了利潤的進一步增長。

民族證券汽車分析師曹鶴表示,一季度業績主要是受車市大環境的影響,車市增長幅度的下滑影響了利潤的增長。從整個汽車市場看,產銷量增速放緩已是不爭的事實。據中國汽車協會統計,1~3月份我國汽車累計產銷489.57萬輛和498.37萬輛,同比僅增長7.48%和8.08%,增幅較上年同期回落69.51個百分點和63.7個百分點。

對於一季度不理想的業績,多家車企均在公告中表示,主要受銷量增長的放緩以及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影響。儘管上市車企的銷量依然處於同比增長的態勢之中,但是增長的幅度已經收窄,甚至出現了下滑。如長安汽車第一季度的銷量就同比下滑了2.69%。

曹鶴表示,第一季度的情況遠不是最差的,從第二季度開始,上市車企的業績表現將可能更加不容樂觀,下半年在車市負增長的影響下,上市車企業績也將會出現大面積的負增長。

汽車行業一般統計的都是批發量,而每年的第一季度基本上是全年庫存補充的主要時間。今年第一季度的銷量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去年企業「隱藏量」的回吐,從第二季度開始,批發量基本能和車市的實際情況大致吻合。

中國車市在前兩年經歷了一個高速增長的階段,車市規模兩年之內翻了一番。在去年車市規模達到1800多萬輛之後,滯後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難以承載高速增長的車市。而北京等一線城市的限購,以及車市刺激政策的退出,加上今年宏觀形勢的不樂觀,都倒逼車市進入一個調整周期。

4月份,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與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聯合發布了2011年第一季度「中國汽車行業景氣指數」,數據顯示,受宏觀調控和多項鼓勵汽車消費政策退出的影響,汽車產銷增速大幅回落,汽車行業回歸常態運行。

有券商的分析報告顯示,未來汽車全行業面臨重重壓力。許多汽車企業可能面臨產能閒置或者為「去庫存」而進行價格戰的情況,結果將導致企業陷入惡性競爭。另外,製造成本上升將導致企業毛利率下降,原材料漲價也將循價格傳導機制抬高整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製造的成本。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車企熱門推薦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