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升值最快的商品是住房和墓地。近年來,墓地價格漲幅甚至超過了高漲的房價。
哈爾濱的墓地2007年價格8千元人民幣,今年同樣的墓地漲到了將近3萬元,六年翻了兩番。青島市內的墓地價格低於3萬元的已經不多,稍微好一些的墓地要價都達到五六萬元,比海景房單價還要貴。在濟南市區一些陵園,一塊占地一平方米左右的墓地要價三四萬元。
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墓地不僅價格昂貴還出現了緊缺狀況。北京一個0.6平米的墓穴售價最低近萬元,條件稍好則動輒十餘萬、數十萬,豪華大墓更是在百萬元以上。有人感嘆「生前當房奴,死後變墳奴」。
這個世界上只有死亡是確定無疑的,中國有「紅白喜事」的說法,由此可見辦喪事和辦婚禮皆被國人視作同等重要的人生大事。
關於生死,國人的傳統是避而諱談。對普通人來說,殯葬行業也顯得有些神秘。近日,號稱「內地殯葬第一股」的福壽園在港招股引發投資者熱烈關注,這也為普通人了解中國殯葬業提供一個窗口。
福壽園12月9日-12日在香港公開招股,計劃發售5億股,每股作價2.88-3.33港元,擬募集資金14.4億-16.65億港元。
龐大的市場需求和殯葬業的高利潤使福壽園受到資本市場追捧。僅12月9日招股首日,福壽園便獲得219億港元認購,相當於公開發售超購逾130倍。其公開凍資額現排名今年第二位,達868億港元。
據招股書顯示,近年來,公司毛利率始終保持在80%以上,遠超房地產行業的30%。和房地產業務類似,拿地是殯葬企業的關鍵環節,拿地價格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企業的利潤。
以上海福壽園為例,墓地的收購成本只有每平米190元,而每個墓地的平均售價接近14萬元。在動輒超過10萬的售價面前,百元的拿地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殯葬企業的暴利程度也可見一斑。
和商品房70年產權相似,墓地銷售並不涉及所有權,而是一種使用權,產權最低的只有20年,最高70年。福壽園公司的招股書更是直接指出,「客戶於銷售合約結束時可繳付續期費為其墓地試用期續期,若客戶未能續訂合約及取回骨灰,公司有權全權酌情處理骨灰」。
另一方面,墓地也有公攤面積。墓地銷售合約內規定的可銷售面積不僅包括所售墓地的專用面積,也包括一部分市政面積,中國殯葬協會表示這是行業慣例。例如一款墓地面積為3.64平方米,實際建墳面積為0.99平方米。
與分期付款的房地產相比,殯葬業的好處還在於稅收較少,並且墓穴皆是一次性付款,沒有後期結算風險。因此殯葬公司的資金狀況大都較為充裕,目前福壽園公司的負債率只有11.3%,遠遠低於房企動輒超過70%的負債率。
現在,買墓甚至比買房還折騰,這對殯葬企業來說是好消息,部分公墓無現墓,有的甚至連「期墓」都賣光了。在龐大的市場需求下,市場上還出現了小產權墓、經濟適用墓等。
更多地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地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