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眾多開發商及個別地方政府仍對囤地禁令視而不見

眾多開發商及個別地方政府仍對囤地禁令視而不見

2015-01-01 15:34:10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一平方米8萬元至10萬元,這是上海南京西路的協和城「2068號公館」近期開盤後一度開出的均價。該項目於1992年首次拿地,僅二期項目就「在建」了20多年。年報顯示,開發商中國地產在2010年後曾三度推遲了竣工時間。據上海中原物業顧問研究員劉光富介紹,上海協和城項目首次拿地的1992年前後,周邊區域的居民住宅報價還不到千元。按照開發商如今開出的最高價,單價漲了約100倍。

眾多開發商及個別地方政府仍對囤地禁令視而不見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透露的不作為行為核查問責情況顯示,截至8月底,各地2015年已處置閒置土地31.25萬畝。記者調查發現,一些曾經的「地王」、知名開發商都曾存在囤地行為,一些省份清查出的閒置土地逾十萬畝。樓市調整期低價拿地、囤地惜售背後,是開發商暴利和高房價。

  在北京,曾經的「地王」也存在「囤而緩建」的情況。2011年北京單價最高的「地王」地塊——崇文門菜市場地塊,拍賣時經歷多家房企33輪競價,按出讓價,樓面地價達4.3萬一平方米。到了2014年年末,該地塊仍無建成的地面建築,目前仍在建設中。記者從多家地產中介了解到,近4年來,該地塊周邊的商住樓租金就漲了近30%。

  「僅海南省,2014年就清查出閒置土地13.92萬畝。」海南省國土資源廳廳長陳健春說,涉及囤地開發商包括華潤、中信泰富、魯能和中遠等,僅12家知名房企閒置土地就有4.47萬畝,時間最長的達20多年,其間一些地塊周邊房價至少翻了一倍多。

  「很多樓盤不是拿完地就開建,能拖則拖是『潛規則』。」上海萬科房地產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嘉等市場人士說。據了解,不少房企拿地後,往往根據樓市行情或有可能的政策判斷房價走勢,再確定開盤時間。「一旦樓市回暖就加緊開盤,如果趕上房價低迷盤整時期,就以種種理由囤地。」

  據房地產行業市場深度分析數據顯示,囤地最終都要由消費者埋單:2008年1月,知名房企和記黃埔取得上海嘉定南翔地塊時,樓板價不足每平方米3000元。從拿地到開工超過3年,2013年9月首次開盤時,毛坯房均價達3.1萬元,超過土地成本10多倍。

  同時,囤地還帶來住宅產權縮水,侵害消費者權益。北京市住建委網站披露的數據顯示,位於通州區宋莊鎮的魯能「格拉斯小鎮」項目拿地10多年目前仍在開發銷售。據銷售人員透露,按2005年前就已拿地計算,京郊一些正銷售規劃中的住房產權或已縮水10年,「買房者還沒住產權就先縮水」。

  業內人士表示,囤地還不止是開發商暴利的簡單問題:假如一座城市一年計劃供地10000畝,但有20%批而未用,供應的土地沒有建成房子就可能帶來住宅供應混亂,供需被人為扭曲,形成地價攀升、房價走高的循環。

  1999年公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規定,兩年不開發的土地逾期無償收回。根據國土資源部2012年修訂《閒置土地處置辦法》,開發商原因造成的閒置土地,未動工開發滿一年的,按土地價款的20%征繳土地閒置費;未動工開發滿兩年的,無償收回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

  業內人士表示,國家及各省市幾乎年年下發通知、文件,明確要求整治土地閒置中「囤地惜售」現象。2015年9月,河北省住建廳、國土資源廳就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嚴厲打擊京郊等熱點區域房地產企業「囤地炒地」。

  道道「嚴令」為何管不住囤地抬價?記者調查發現,開發商通過部分開發、先開工再改規劃、操縱審批程序等種種方式實現囤地。

  上市房企華夏幸福的一家施工公司負責人坦言,由於現有規定很籠統,開發方極易拖進度。「拿到1萬平方米的地,幾年只開發1000平方米,停停建建算不算囤地?如果算,就改規劃故意超標,總需要時間修改。」還有部分企業乾脆先開工建樓再改規劃,對外宣稱「回購爛尾樓項目」規避囤地之嫌。

  一家主要在中部開發項目的上海房企負責人說,具體操作中,個別企業故意虛報預售價格,一旦申報價明顯高於市場成交均價,被房管部門暫停預售程序,就可宣稱由於宏觀調控、報價過高未拿到預售證,變相操縱審批程序拖延開發。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為了土地收入對囤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國土資源部門現已查明,一些地方政府為了土地收入,拿『政府原因』作為拖延開發的擋箭牌。」陳健春說。據統計,海南全省宣稱因政府原因造成閒置的土地,占閒置土地總面積的74%。「應無償收回的,一些地方僅以徵收閒置費了事;應有償收回的,僅以簡單的延長開發期限了結。」

  此外,囤地中還存在部分官員的個人腐敗現象。比如,已被提起公訴的湖南衡陽國土局副局長謝雙喜「窩案」中,紀檢部門就指控其參與囤地、圈地和違規變更規劃,以權謀利,違法違規倒賣土地。

  多地國土監管部門表示,由於巨大的利益誘惑和招商引資需求,眾多開發商及個別基層地方政府仍對囤地禁令視而不見,應重點推進土地閒置清理,一宗一宗解決「囤地」違規現象。

  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年底前,對各省(區、市)尚未處置完畢的閒置土地,按面積收回或扣減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

更多地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地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