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報告大廳了解:「北京市歷史上首次出現了四家房企購入經營性土地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的現象。」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向記者表示,綠地、萬科、北京城建排在前三位,四家開發商總土地購置金額高達389億元。
眾所周知,北京市土地市場2013年競爭異常激烈,房企對其重視程度和無奈程度可以從土地成交數據上折射出來。事實上,年內經營性地塊大部分都以高溢價成交。
賣地收入近1800億元
據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2013年,北京市共出讓土地210宗,土地出讓金合計1797.6億元,為2012年的2.77倍,超過2010年的 1642.4億元。其中,住宅類土地成交活躍。2013年住宅類地塊成交74宗,規劃建面為1326.4萬平方米,較2012年同期增長117.9%,為整體土地規劃建築面積的57%。
值得一提的是,在住宅類地塊成交中,需要配建565萬平方米的保障性質住房(含自住型商品房,限價商品房,公租房等其它保障性住房),占整個住宅類地塊建築面積的42.6%,較2012年增加15個百分點,其中自住型商品房地塊面積約為240萬平方米。
對此,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研究員張旭向記者表示,部分房企加大布局在北京市的力度,有個別曾以三線、四線城市為重心的房企也開始回歸一線城市。張旭稱,2012年-2013年,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反彈力度明顯高於其它城市,住宅市場的優異表現使得北京市等一線城市成為整個土地市場的「土豪」。
此外,張旭還認為,2011年和2012年住宅類土地供應量持續偏低,成交水平分別為2007年-2013年平均水平的85%和56%。這使得房企的庫存下降,補充土地儲備的需求較大。
閱讀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2-2016年房地產行業市場發展格局及投資前景調查分析報告》
樓面價驟增追房價
事實上,雖然由於土地出讓中地塊合理價格被限制,2013年掛牌出讓的土地溢價率有所下降,但是地價水平不僅比2011年,2012年出現上漲,也超過了2009年、2011年土地市場火熱時期的水平。
據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2013年,北京市住宅類土地成交樓面價為9636元/平方米,同比增長48.6%。掛牌出讓的地塊溢價率為34%,較2012年下降2%,但這是繼2009年,2010年以來,地價房價倒掛現象的再現。
值得一提的是,張旭表示,北京市六個城區內較為稀缺的優質地塊,價格上漲非常明顯。夏家胡同、農展館等多宗地塊的實際樓面價成本,已經遠遠超過了周邊二手房的價格。
「以房山長陽區域為例,2013年土地樓面價突破10000元/平方米,而2010年最高水平也僅為8300元/平方米。」張旭稱,如果考慮配建要求,地價更高。
對此,克而瑞房價北京測評中心首席分析師牟增彬也向記者表示,2013年,北京住宅類土地出讓樓面價大漲,不乏供地結構的影響,政策性住房用地供應同比漲了15%,商品房樓面價在其擠壓下,很容易呈現翻番的漲幅。此外,大房企回歸一線城市,北京市搶地已經搶出了全國單價地王,7.3萬元/平方米的樓面價讓所有房企大佬震驚,這顯然也推高了後市成交的樓面價。
有分析人士表示,雖然北京市土地供應量增加,將會緩解未來住宅市場的供需矛盾,但是土地成本的上升,將推動房價上漲,房企的開發利潤也將被壓縮。
其實,從房企抱團拿地可以管中窺豹。2013年,北京市已經成交的210幅經營性用地中,有51幅為企業聯合體拿地,而在去年僅有15幅地為聯合體摘得。由此可見,房企抱團攤薄利潤下滑風險的意願非常強烈。
此外,牟增彬預計,隨著2014年保障房用地和自住型商品房用地供應的增加,地價處在相對高位的情況可能還會持續。
2013年即將結束,對於很多擬購房者而言,如果說今年有哪些遺憾的話,其中之一可能就是,直至年底,還沒有把自己從「擬購房者」變成「已購房者」。不過,相比之下,越多越多的開發商變成了土豪——土地豪門。他們有錢,而且敢花錢,敢在買地上花錢。數據顯示,僅萬科、保利、恆大以及中海地產,年內買地花費2003.77億元。面對「土豪」們一擲千金的氣概,擬購房者更加含糊了,2014年,這房子是買呢,還是不買呢?
更多地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地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