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飲料行業分析報告 >> 2014年我國茶飲料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2014年我國茶飲料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2014-04-18 14:30:37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茶飲料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調查顯示:我國每天有3 億多人在飲茶,如果發展到一半人飲茶將達到近7 億人口。如果有80%的中國人喝茶那就有10多億人消費。但是我國人均消費茶葉還比較低,僅0.61kg,而世界年人均消費2.21kg以上,隨著我國經濟不斷增長,人們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未來我國茶產業的增長潛力巨大。

  從國際需求來看,中國茶出口一直保持穩定增長態勢。世界上120多個國家或地區進口和消費茶葉,有30 多億人在飲茶和消費茶飲料,年均消費量達到400萬噸以上。中國是世界茶產量第一大國、茶出口第二大國。

  消費人群

  健康、時尚是茶飲料吸引消費者的主要原因。茶飲料行業發展現狀分析指出「天然、健康、回歸自然」已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健康生活方式的消費潮流,而茶飲料之所以發展迅速,正是因為它滿足了消費者的這種需求,茶飲料的消費方式符合了現代生活方式的要求 。了解茶飲料行業相關信息請查看:中國茶飲料行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從消費者性別來看,茶飲料消費女性略多於男性,喝茶飲料不發胖是女性多於男性選擇茶飲料的主要原因,而且女性對茶飲料具有保健特性的認知度高於男性也是其更多青睞茶飲料的原因之一。從年齡來看,l5—24歲的消費者是茶飲料的主要目標消費群,其次是25—34歲的消費者。這兩個年齡段成為茶飲料的消費主體,與碳酸飲料和包裝水的主要消費群差異不大。

  行業集中度

  行業品牌日趨集中茶的健康以及中國茶文化中要求的意境無疑給了茶飲料更多的空間。陸堯認為,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大,靜坐品茶對都市白領們來說已是一種奢侈。此時茶飲料應運而生,以其健康、便捷、口感好、即開即飲等好處在都市白領之間「躥紅」。

  茶飲料行業發展現狀分析發現:即開型茶飲料的品牌集中在康師傅、統一兩大品牌,其中又以冰紅茶、冰綠茶為市場主導。重度消費者最經常飲用的茶飲料品牌依次為康師傅冰紅茶、統一冰紅茶、康師傅冰綠茶、統一綠茶,所占比例分別為35.7%、25.1%、21.3%、10.5%。

  如果我們不細分茶的類型,而只是研究康師傅、統一兩個品牌,則重度飲用者中有62.6%的人最經常飲用康師傅,38.6%的人最經常飲用統一,康師傅品牌在即開型茶飲料行業有著絕對的優勢。

  市場發展

  茶飲料行業發展現狀分析指出隨著多種飲料形式的出現,傳統的碳酸飲料市場受到極大的衝擊,從重度消費者的市場滲透率可見,只有短短不到10年歷史的即開型茶飲料的重度消費者,已經占到居民總體的4.0%。

  即開型茶飲料與其他飲料之間存在著極大數量的交叉消費者。茶飲料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調查顯示:以過去一年飲用過即開型茶飲料的消費者為例,這些消費者中有20%的人飲用過袋包茶;93.8%飲用過可樂;85.2%飲用過汽水/運動飲料。

  因為茶飲料的重度消費者集中在29歲以下青少年人群,他們參與休閒活動的傾向性非常強。除了比較多地選擇看影碟、唱卡拉OK等較大眾化的休閒活動之外,他們要比居民總體更多地去咖啡廳/酒吧、健身俱樂部、電影院。即開型茶飲料完全迎合了他們生活方式的需要。

  茶飲料發展策略

  1、採用產品差異化戰略,差異化是指企業所提供價值的獨特性,並且得到消費者的認可。針對茶飲料市場的特點,市場挑戰者可以從茶飲料的實用功能、心理功能及社會功能三方面來進行差異化設計。

  2、隨著中國電子商務環境的完善,通過與大型B2C網站合作和自建平台等方式,可以更快的響應客戶需求並作出反饋,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有效的鞏固市場份額。

  3、中國飲料行業多樣化趨勢日趨明顯,茶飲企業需集中資源專注於特定的細分市場,根據特定顧客群、產品系列或者某個特定區域市場調整產品定位、廣告策略和渠道選擇等。


更多茶飲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茶飲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