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民營醫療機構數量和質量都還不強,促進社會資本或社會力量來增大醫療供給已成為新醫改的共識,而民營醫療機構須與時俱進,進行品牌化升級才能在未來贏得發展機遇。以下是2015年我國民營醫療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民營醫療迎來發展機遇
「中國的醫療市場太大了。不管是大健康方面還是口腔醫療細分領域來說,都是巨大市場。」黎昌仁表示。
近期國家層面再次發文鼓勵社會力量辦醫,為民營醫療機構新建發展提供了重大利好。特別是,在目前國家已有的政策中明確提出,國有醫院有的一些政策、待遇要給民營醫療,加上潛在的巨大市場需求,使得民營醫療行業未來發展將迎來難得的機遇。
由於市場前景好、風險可控、技術門檻低以及公立醫院對口腔科不重視導致的壟斷程度不高,口腔醫療成為民營資本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拜博、佳美、聖貝、瑞爾等民營口腔醫療機構都已呈現出連鎖經營發展的態勢,並先後宣布融資成功或宣布上市戰略。
目前,我國民營醫療機構數量和質量都還不強,有很大發展空間。多年來,由於醫療供需不平衡,現有的公立醫療體系未能滿足多元化醫療需求。因此,促進社會資本或社會力量來增大醫療供給已成為新醫改的共識。民營醫療機構獲得了資本的青睞也正是政策導向和行業走向的合理反映。
業內人士認為,從投資人的角度,綜合性醫院走向市場化還需要一個過程,但專業連鎖則是更容易市場化的方向。當資本與民營醫療資源成功結合,解決了傳統民營醫療行業缺少足夠強大資金和品牌力支撐的困局後,就為整個行業打開了新的局面。
相較於公立醫院,民營醫院大多採用企業化管理,經營機制靈活,能夠更快適應市場需求。根據民營口腔醫療行業現狀分析數據統計,目前,國內口腔行業中,民營醫院、私立診所已占據了半壁江山。但國內的口腔診療機構的發展數量及質量,還遠遠不能滿足於社會的需求。
品牌是制勝關鍵
過去,民營醫療走的是「野蠻式」的發展路徑,使得許多相關從業者備受詬病,形式也是不斷變更。從改革開放初期的「地下運行」到小診所,再到承包公立醫院科室或整體承包,繼而處於尋求轉型、獨立辦院、塑造品牌的轉型升級階段。
民營醫療行業整體發展的時間較短,由於各方面尚不均衡完善等原因,大部分民營醫療機構既沒有注重自己的品牌建設工作,本身也缺少樹立品牌的相關元素,存在著品牌特色不清晰,核心競爭力不明顯的問題。當前,越來越多的國有醫院被資本收購,進行了公私合作,國有醫院和民營醫院間的技術、人才差別將越來越小。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國內民眾品牌意識的不斷增強,眾多中小型民營醫療機構品牌管理的混亂使得他們在獲得本地一定市場份額後即難以繼續向前向外拓展,展開更高維度的競爭。因此,如果民營醫療機構不與時俱進,將在未來行業洗牌的過程中被逐漸淘汰掉。
黎昌仁表示,「拜博也開啟了品牌標準化戰略,包含品牌全球標識的優化提升,各直營店的VI標準化、統一化,直營店管理體系標準化等系列品牌升級措施。」
未來的幾年裡,隨著醫療行業機構的規模化、品牌化、集約化迅速提高,那些不具備品牌意識的中小型醫療機構或醫療診所將面臨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這也將倒逼民營口腔醫療機構與時俱進與品牌化升級,使這個朝陽產業具備更強大的集群動力。
業界認為,由於多方面的制約與限制,民營醫療行業在發展中大多以穩健向前為主。而在政策的連續利好和資本的大規模介入後,整個行業已經進入品牌發展快車道。更多相關行業信息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民營醫院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更多民營醫療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民營醫療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