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內在需求和政策紅利的推動下,民營醫院得到了迅速發展,跨界投資民營醫院亦成為醫療服務領域的一道風景。下面進行民營醫療行業產業布局分析。
民營醫療行業分析表示,民營醫療機構是在公立醫療機構處於壟斷地位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起步晚、積累少、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加上小部分民營醫療機構缺乏誠信和自律,損害了民營醫療機構在社會上的整體形象。
在國家的大力推動下,民營醫療快速發展,其近年來的普遍增速在10%以上。截止至2017年我國民營醫院的數量增長至18759個,2013-2017年,我國民營醫院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13.48%。進入2018年我國民營醫院數量達到了20977個,而公立醫院數量僅有12032個。
在區域分布方面,我國民營醫院集中在東部地區,2017年共有醫院數量7,513家,占比40%;其次為西部地區,因公共資源不發達,給了民營醫療生長的空間,2017年民營醫院數達到6,154家,占比33%;中部地區民營醫院數目最少,2017年為5,092家,僅占比27%。
近年來,醫療體制改制有序推進,民營醫療機構的開始湧現,社會公眾對民營醫療機構的認知開始改觀,但大多停留在服務態度好、就醫環境好等方面,社會對民營醫院的能力、水平等的認知度沒有質的提高,這種認知的改變仍需要較長的時間和過程。
一方面,民營醫院的企業身份與公立醫院的事業身份在眾多方面存在著較大差別,基礎設施、診療設備、技術水平等比較薄弱,導致民營醫院一線醫務人員絕大多數由退休人員和剛從學校畢業的人員構成,呈現「兩頭大、中間小」的「啞鈴」型人才結構,中間骨幹力量斷層明顯。
另一方面,民營醫院不能像公立醫院那樣,有事業編制、待遇、職稱、晉升等優厚條件,難以招到高校畢業生,甚至一些基層醫院的醫生都難以引進,形不成人才梯隊;同時在醫護人員的職稱晉升、人員培訓、發展機會方面差異明顯,民營醫院引進和培養自身人才方面成本高昂、人才高流動率等多種原因也讓很多醫院疲於招人,多數民辦醫院不重視人才培養,不利於醫院的長遠發展。以上便是民營醫療行業產業布局分析的所有內容了。
更多民營醫療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民營醫療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