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文體行業分析報告 >> 2016年我國文具行業優劣勢情況盤點分析

2016年我國文具行業優劣勢情況盤點分析

2016-02-18 13:44:15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從小到大文具這種東西,相信大家都用過,文具行業的發展,使得學習或者生活的各個方面的水平等,都提高了很多,那麼,該行有哪些優劣勢呢?一起看下下文2016年我國文具行業優劣勢情況盤點分析:

  中國文具行業(不包括辦公設備和家具)市場容量約1500億元,約合215億美元,全球文具市場總量約2500億美元,中國文具市場占全球文具市場總額的8.6%。

  尚普諮詢行業分析師指出:中國文具市場中,辦公耗材占41%,約615億元,文件處理用品占13%,約195億元,書寫工具類占10%,約為150億元,本冊類和桌面用品各占7%,均為105億元,教學及學生用品占9%,約為135億元。

2016年我國文具行業優劣勢情況盤點分析

  中國文具行業(不包括辦公設備和家具)市場容量約1500億元,約合215億美元,全球文具市場總量約2500億美元,中國文具市場占全球文具市場總額的8.6%。中國文具市場中,辦公耗材占41%,約615億元,文件處理用品占13%,約195億元,書寫工具類占10%,約為150億元,本冊類和桌面用品各占7%,均為105億元,教學及學生用品占9%,約為135億元。

  中國辦公文具產品消費市場主要集中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其中70%左右集中的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北京5個地區,具體分布比為浙江17.5%,江蘇18%,上海7.8%,京、津、冀地區12.5%,魯、豫7.00%,閩、皖5.8%,湘、贛、鄂地區5.5%,東三省4.5%,其他地區6.9%。有800萬戶企業,2億學生和各級政府機關等龐大的消費群體,近年來中國文具市場以平均每年12%的速度高速增長,預計以後年度中國文具市場將以每年5%-10%的速度增長,中國文具消費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粘合類文具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顯示,優勢:

  一、市場潛力大,購買力增加

  我國現有中小學生約1.8億人,大學生約300萬人,成人在校生約5000萬人,企事業單位領導約3400萬人。社會的發展要求進一步增強國民的文化教育素質,教育投資大幅增加,文具行業有著十分廣闊的消費市場。

  文儀文體用品多元化、多層次消費結構已經形成,且向高檔產品發展。電腦網路技術的發展,傳統的辦公和學習方式發生了新的變革。在商品流通環節上,外資企業已進入了批發零售業,在電子商務方面有較強的發展勢頭政府的採購已從試運行擴大到普遍行為,較高價值的辦公用品如複印機、傳真機將很快

  二、納入政府採購範圍,產品結合可持續發展特色,不斷成熟化。

  隨著文具專賣店、專業化市場漸趨成熟,批發市場影響力逐漸減少。這就要求經營者的管理水平和服務內涵要向高層延伸,以品牌為主的中高檔產品將成為消費的主流,另外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無毒以及採用再生材料研製的文具用品也將成為消費主流。

  劣勢:

  一、行業企業數量龐大,地區集中,市場集中度低

  中國文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多達10萬餘家,其中製造商約4.3萬家,供應商約3萬家,零售終端約3萬家。銷售額超過10億以上的企業寥寥無幾,5億元以上的企業僅5家,1000萬以上的約占5%,規模以上的企業約占10%。全國4.3萬多家文具生產企業中,70%集中在廣工、浙江、江蘇三個地區。

  中國文具製造企業在區域分布上非常集中,但是市場集中度卻相當低。文具行業銷售前使命企業的年銷售總額不到市場總額的10%。

  二、生產方式機械化程度不高,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行業利潤率偏低

  中國文具企業以出口加工型企業居多,長期以OEM貼牌方式為境外企業加工並實現出口銷售,產品附加值低,技術創新和品牌意識淡薄。

更多文具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文具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