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從2010年開始實施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除中央層面支持外,地方財政也會對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和補貼。高額補貼等利好政策,使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迅猛。
截至2015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近50萬輛,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但是,由於騙補事件等因素的影響,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增幅出現急劇回落,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甚至出現負增長。中國乘用車聯席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前9個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為21萬輛,同比增長122%。9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29699輛,儘管絕對量環比只是略有下降,但同比增幅則由8月的117%驟降至65%,增速跌回到兩位數,而今年此前增幅在兩位數的僅有3月。
這與中汽協年初定下的70萬輛銷售目標相差甚遠。中汽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在10月12日的信息溝通會上表示,到今年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總量能達到50萬輛就不錯了。從前幾年的情況來看,新能源車產銷高峰往往集中在後幾個月,今年的行情雖然依舊呈「前低後高」的走勢,卻並不怎麼明顯。師建華坦言,如果相關政策遲遲不下來,今年新能源汽車的年度銷售目標將很難實現。
全國乘用車聯席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9月份全國狹義乘用車銷量達216.7萬輛,同比增長31.5%,繼續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並創下近7年來最大同比增長。
與汽車整體市場的高歌猛進相比,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銷售增幅則明顯放緩。據統計,9月新能源汽車生產4.3萬輛、銷售4.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5.7%和43.8%。單從這一數據來看,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增幅已不算小,但相比於之前的增速,這一細分市場似乎正在降溫。
在此之前近兩年的時間裡,我國新能源汽車一直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比如今年8月,新能源汽車生產4.2萬輛、銷售3.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81.5%和92.2%;去年9月,生產2.83萬輛、銷售2.8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10%和220%。
據中汽協數據統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從今年7月下滑後,8~9月開始穩步小幅回升,但是對比去年同期來看,增速逐步放緩。環比8月數據,本該是旺季的9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僅為16%,產量則基本持平,和車市總體增幅相比有較大差距。
有汽車經銷商認為:「新能源汽車銷售受政策影響大,這兩年政府對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力度有所減弱,消費者的購買慾也不如之前。」
有分析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車旺季不旺,與國家對車企「騙補」事件的處理不無關係。9月份,國家工信部聯合四部委公布了對於5家騙補的新能源車企的處罰,力度不小,同時公布了對「有車缺電」、「標識不符」以及閒置車輛的問題企業處理辦法,這些都使得更多車企在新能源車產銷上更為謹慎。不過,從長遠來看,國家重拳打擊騙補行為有利於整個行業的發展,「將促使未來生產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在質量方面有一個質的飛躍」。
「我們認為騙補的影響已經釋放,新能源產業在年底前有望反彈。」有關分析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車全部新一輪補貼方案可能在10月份出台,騙補事件將促使新能源汽車行業通過技術進步、提高效率來獲得健康成長的動力,讓技術能力更強的新能源汽車獲得更好的發展機遇,有利於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健康發展。更多相關行業分析可查閱《2016-2021年中國新能源車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
更多新能源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新能源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