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國內的護膚品消費比例越來越高,消費結構也在發展變化不斷在往高端護膚品靠攏。品牌越多市場沒有一個法律法規來約束就容易出現各種問題包括成分安全問題等,十四五規劃中也提到關於化妝品的相關政策,去年以下是2022年護膚品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近年來,我國化妝品護膚品市場在壯大的同時也出現了一系列發展亂象,如虛假宣傳、化妝品安全問題等等,這些發展問題暴露出了我國原有化妝品監管政策體系的不完善之處,因此自2018年之後,我國陸續出台了眾多相關政策對化妝品行業發展進行約束規範。
在國家政策的號召下,各省市陸續制定當地化妝品行業的政策及「十四五」發展規劃。如廣東省發布的《廣東省推動化妝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力爭到2025年,培育年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100億元的領軍企業各3-5家、超過50億元的本土企業10家以上,擁有10個以上知名民族品牌,本土自主品牌產品市場占有率占全國50%以上,打造國內乃至全球最具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化妝品產業高質量發展集聚群。
2020年,我國出台了新版《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下簡稱「條例」),這是自1989年之後首次對化妝品相關行業監管規章制度進行的改革,條例中創新性提出對化妝品實行分類管理,對風險程度較高的特殊化妝品及新原料實行註冊管理,對普通化妝品及其他新原料實行備案管理;除此,條例也首次提出註冊人和備案人,並對其所負責人進行清晰界定,強化了主體責任,規範了監管體制,並加大了處罰力度,有利於促進化妝品行業規範化發展。
2021年5月31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發布了關於實施《化妝品標籤管理辦法》(下稱《辦法》)的公告,至此與《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相配套的二級法規也基本全部落地。公告明確,自2022年5月1日起,申請註冊或者進行備案的化妝品,產品標籤必須符合《辦法》的規定和要求。
2021年12月17日,海關總署決定取消進口化妝品境內收貨人備案事項,自2022年1月1日起執行。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來,國家為推動化妝品高質量發展作出了明細部署。作為國內消費市場的外在驅動力,進口化妝品也是激發本土品牌「戰鬥力」的推動者,其入境管理顯得格外重要。
作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國,對於護膚品的相關政策監管也在與時俱進,有對內的《辦法》針對產品配方中的原料,也有針對進口化妝品境內收貨人的備案措施。以上就是護膚品行業政策環境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更多護膚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護膚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