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短視頻的風靡,「抖商」群體迅速壯大,刷單、售假行為緊隨其後且屢禁不止。大規模合作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短視頻產品與影視作品的先天契合度,但是在另一方面,隨著大量用戶向短視頻平台的聚集,對短視頻平台的內容正向引領提出更高要求。
早在短視頻平台與影視公司正式合作之前,許多電影觀眾早已經自發在各類社交媒體上以短視頻的形式分享影視劇的周邊。如早前的《前任3》和《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一些觀眾坐在影院內哭得泣不成聲的場景被人拍下來發到網上,頻頻成為抖音和微博上的熱門。
而不少嗅覺靈敏的影視劇節目組也早已經把短視頻平台作為電影宣發的陣地之一,如早前的《延禧攻略》《香蜜沉沉燼如霜》,到目前正在連播的《帶著爸爸去留學》《少年派》等,都在各家平台上開設了自己的帳號。其中營銷成績出眾的電影《一齣好戲》,抖音粉絲更是達到數百萬之眾。這些影視劇劇組把幕後花絮、綜藝節目花絮的剪輯和字幕創意等內容分享到抖音上,對許多觀眾來說不僅很有吸引力,也通過觀眾的分享形成二次傳播。
影視劇把宣發陣地擴展到短視頻平台上的背後,是高速增長的短視頻用戶規模和市場。據《2018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為5.94億,占網絡視頻用戶97.5%,並且這一數字仍在高速增長。一方面是短視頻用戶數量多,另一方面是短視頻重度用戶的比例也越來越大。去年12月,移動網際網路月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已達341.2分鐘,其中短視頻占了33.1%,位居第一位。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通過短視頻進行電影宣發的方式,才會從一開始的觀眾自發行為,發展到影視劇組的有意為之,進而成為短視頻平台與影視公司共同視為具有戰略意義的舉措。
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趙宜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影視公司與最大的流量媒體結合是意料之中的。不少成功的營銷事件,已經可以看到抖音穿越地域文化和代際的影響力。這一簽約合作的官方行為無非是對抖音影響力的再次確證。「可預期的不僅是宣傳發行環節,未來,『流量』將更多地參與影片的創意、製作等全過程。」他同時認為,短視頻的敘事習慣等元素也會回流到創意前端,影響影視創作。
由於智慧型手機普及、網絡提速降費、資本進駐等因素推動,我國短視頻行業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有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6.48億,市場規模達190億元。還有人預測2020年短視頻市場規模將超350億元。隨著我國今年發放5G牌照進入5G時代,該行業將迎來更大發展。
這是因為,5G帶來最明顯的變化之一是網速大幅提升。據悉,5G網絡的峰值理論傳輸速度可達每秒數十Gb,比目前4G網絡的傳輸速度快數百倍。顯然,這為短視頻行業帶來空前機遇,不僅短視頻製作者們可以快速上傳作品,而且網友可以快速、順暢瀏覽短視頻內容,那麼該行業用戶和市場規模還將大增長。
不過,短視頻行業侵權問題很可能伴隨5G推廣出現大爆發。過去幾年,涉及短視頻侵權的案例已經不少,如果不早日採取有效辦法來遏制,短視頻侵權案件有可能迎來爆發式增長,這不僅會占用、浪費大量司法資源,也會影響短視頻行業健康發展,比如某些創作者很可能因為作品被侵權,創作信心受影響。
目前,幾起司法判例,對公眾認識短視頻侵權問題具有普法意義,對侵權者是一種警示教育。比如,北京網際網路法院掛牌後受理的第一起案件就是短視頻侵權案,審理該案時法院指出,視頻長短與作品的創造性沒有必然關係,還認為有的短視頻「越短越有原創性」,這普及了一條常識:短視頻再短也受法律保護。
再比如,今年4月份北京海淀法院審結的全國首例廣告短視頻侵權案,法院判決相關公司賠禮道歉並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50萬餘元,對侵權者是懲罰,給創作者信心。特別是短視頻侵權現象中,部分侵權者往往打著第三方的名義企圖逃避責任,該案侵權者就辯稱涉案視頻由第三方提供,但最終並未得逞。
另外,國家版權局去年9月約談了國內15家重點短視頻平台,要求相關短視頻平台企業要進一步提高版權保護意識,切實加強版權制度建設,全面履行企業主體責任,這等於給短視頻平台上了一堂保護版權的「法治課」,只有平台方強化內容審核責任、依法處置侵權短視頻,才能減少短視頻侵權問題發生。
同時要看到,僅靠相關司法判例、專門約談,恐怕還難以遏制短視頻侵權。尤其是進入5G時代後,在利益驅動下,某些短視頻創作者、發布者、平台侵權的手段可能更加多樣更加隱蔽,如果不採取綜合手段全面設防,短視頻侵權問題在5G時代大爆發會大機率發生。如今5G時代剛剛開啟,有效設防還來得及。
我國《著作權法》2012年修訂過,當時短視頻沒有現在這麼火,所以,法律自然對短視頻版權保護不夠完善,及時完善這一法律是基礎。另外,還可以像制定《網際網路信息搜索服務管理規定》一樣制定短視頻版權保護管理規定,或作為法律配套規定,或在法律修訂前先用來規範。
由於平台可以委託第三方機構合作完成侵權短視頻,由第三方機構上傳,或者平台偽裝成自媒體上傳侵權短視頻,可以逃避責任。要防止平台侵權、「甩鍋」,法律需進一步明確平台主體責任、連帶責任等,同時利用技術手段、鼓勵公眾對平台加強監督。
更多短視頻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短視頻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